1952年3月4日 中共中央发布《关于防止森林火灾问题给各级党委的指示》。同日,政务院发布《关于严防森林火灾的指示》。
1954年3月4日 中共中央批准中财委关于资本主义工业基本上改造为公私合营企业的意见。
1958年3月4日 《北京周报》(英文版)创刊。
1960年3月4日—14日 中共中央财贸工作部在上海召开全国大中城市财政银行工作、企业财务工作现场会议,号召全国城市财政、银行和企业财务部门掀起一个协作各方参与生产和大搞群众性经济核算运动的高潮。
1961年3月4日 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的指示》、《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和《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共180处。其中,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33处),石窟寺(14处),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77处),石刻及其他(11处),古遗址 (26处),古墓葬(19处)。
1966年3月4日 贵(阳)昆(明)铁路全线通车,全长644公里。
1974年3月4日 周恩来在接见越南客人时,介绍了新中国20多年来国内基本建设中的经验教训。他说:中央管的大中型工程项目不能搞得太多,“如超过一千二至一千八百项,就有三分之一完不成”,“超过了,又得调整”,“造成人力、财力、物力很大浪费”。周恩来还指出:基本建设“要集中力量打歼灭战”,搞大中型项目要分类排队,“即使都是急的,也要分前后,要有个步骤”。
1978年3月4日 教育部发出通知,决定1978年选派的语言留学生、出国进修教师和进修翻译人员为300名左右。
1983年3月4日 中共中央决定重新发表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叶剑英、邓小平、陈云、董必武关于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手迹。同日,全国青少年学雷锋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座谈会在北京举行。3月5日,首都各界举行纪念向雷锋同志学习20周年大会,胡乔木代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作《做八十年代的新雷锋》的报告。
1985年3月4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成立三峡省筹备组的通知》。《通知》说,正在筹备兴建的长江三峡工程,是我国建国以来最大的工程。它的建成,将对长江中下游防洪、发电、航运产生巨大的综合效益。为了保证三峡工程顺利建成,妥善安排库区移民,加快三峡地区的经济开发,中共中央、国务院认为有设立三峡省的必要。1986年5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撤销三峡省筹备组,改设三峡地区经济开发办公室。
△ 邓小平会见日本商工会议所访华团。会见中,邓小平从政治角度和经济角度对国际形势做了分析,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他说: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很难说经济发达国家这十一二亿人口的继续发展能够建筑在第三世界三十多亿人口继续贫困的基础上。他认为,虽然战争的危险还存在,但是制约战争的力量有了可喜的发展。第三世界的力量,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中人口最多的中国的力量,是世界和平力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1985年3月4日—15日 国家主席李先念访问缅甸和泰国。
1986年3月4日 中国当代著名女作家丁玲逝世。享年82岁。丁玲是湖南临澧人,早期代表作有短篇小说《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1930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左联组织部长、党团书记,代表作有中篇小说《韦护》《水》《一九三○年春上海》《母亲》等。1938年返延安,任边区文艺协会副主任,发表作品有《一颗未出膛的枪弹》《我在霞村的时候》《田保霖》《三八节有感》等小说、报告文学、杂文。1948年完成著名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1988年3月4日 国务院召开沿海地区对外开放工作会议。田纪云副总理在会上指出:贯彻执行沿海经济发展战略,关键是必须把出口创汇抓上去,要两头在外、大进大出、以出保进、以进养出、进出结合。
△ 全国性的首次周恩来研究学术讨论会在北京举行。
1989年3月4日 邓小平在同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指出:我们搞“四化”,搞改革开放,关键是稳定。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中国不能乱,这个道理要反复讲,放开讲。要放出一个信号:中国不允许乱。邓小平还指出:十年来我们的最大失误是在教育方面,对青年的政治思想教育抓得不够,教育发展不够。知识分子的待遇太低,这个问题无论如何要解决。
1991年3月4日 国务院发布《专利代理条例》,自1991年4月1日起施行。
1994年3月4日—7日 全国党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7日,江泽民在与出席会议的同志座谈时提出:全党同志要努力学习,各级领导干部更要带头努力学习。“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能担当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重任的。
1997年3月4日 江泽民在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讲话强调,我国要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振兴,最重要最根本的就是坚定不移地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
1998年3月4日 江泽民、李瑞环与出席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的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座谈。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科技创新,总是步人后尘,经济就只能永远受制于人,更不可能缩短差距。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则是知识总量、人才素质和科技实力的竞争。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的民族,也是富于创新精神的民族,现在我们更要十分重视创新。要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建立国家的创新体系,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把科技进步和创新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 国家统计局公布199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997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74772亿元,比上年增长8.8%。全年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8%,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8%,涨幅分别比上年回落5.3个和5.5个百分点。
2000年3月4日 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谢希德在上海逝世。谢希德1921年生于福建泉州。
2005年3月4日 胡锦涛参加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民革、台盟、台联委员联组讨论,提出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第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第二,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第三,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第四,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2006年3月4日 胡锦涛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联组讨论时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5月19日,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发出《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
2008年3月4日 胡锦涛在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的民革、台盟、台联委员时强调,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真诚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台海地区谋和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事实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有利于两岸发展和稳定,必定造福两岸同胞;“台独”分裂活动,有害于两岸发展和稳定,必定贻祸两岸同胞。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所系、共同责任所在。经过两岸同胞长期共同努力,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经具有更为坚实的基础、更为强劲的动力、更为有利的条件,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我们再次呼吁,两岸同胞团结起来,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共同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共同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16年3月4日 习近平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的民建、工商联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讲话指出,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没有变。同时强调要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2018年3月4日 习近平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民盟、致公党、无党派人士、侨联界委员联组会时讲话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