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大事年表 >> 国史编年 >> 1949 >> 10月19日
北京、上海等地集会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
发布时间: 2009-06-01    作者:    来源: 2009-06-01
  字体:(     ) 关闭窗口
[纲 文]北京、上海等地集会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
[目 文]由全国文联、总工会、青联、学联等12个团体筹备组织的首都纪念鲁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笔名鲁迅,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逝世13周年纪念大会在国民大戏院举行,与会者1000多人。大会推选郭沫若、聂荣臻、吴玉章、马叙伦、陈伯达、茅盾、周扬、丁玲【丁玲(1904—1986),女,原名蒋伟,字冰之,湖南临澧人,作家,时任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常委,一届全国政协代表。】、冯雪峰【冯雪峰(1903—1976),原名冯福春,笔名雪峰,浙江义乌人,文学评论家。时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一届全国政协委员。】、许广平、罗常培等48人组成主席团, 郭沫若任执行主席。全体与会人员肃立向鲁迅遗像默哀后,郭沫若致词说,在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压迫下纪念鲁迅要受到禁止,今天自由地热烈地纪念鲁迅。大家要在中国共产党和英明的领袖毛主席的领导下,学习鲁迅的精神,把革命战争进行到底,把中华人民共和国迅速建设好。吴玉章指出:鲁迅所以伟大,是由于他坚定地站到无产阶级的立场上,学习和掌握了马列主义,因此不仅揭露黑暗,而且指出了人类的光明前途。这种精神,今天的知识分子应该深刻学习,用以改造自己。鲁迅夫人许广平说:鲁迅毕生的生活告诉我们,文艺工作者离不开革命,离不开共产党的领导。我们纪念鲁迅,就要像鲁迅一样地忠诚于共产党的领导,毛主席的领导。大会一致通过决议,请人民政府在北京和上海建立鲁迅铜像和整理鲁迅故居、建立鲁迅纪念馆。同日,北京图书馆举办纪念鲁迅的展览会,以鲁迅的思想发展为线索,系统地陈列了鲁迅的手札、手稿、照片与著作最初的版本,以及鲁迅作品的俄、英、日等文字的版本。
《人民日报》、《文艺报》等报刊发表了纪念特辑、纪念文章。《人民日报》头版刊登苏联作家法捷耶夫的《论鲁迅》。文中指出:鲁迅是中国文学的光荣,而且是世界文学的著名代表人物。为纪念这一崇高的人物和作家逝世13周年,我们苏联作家以十分虔诚的心向他致敬!此前,苏联小说出版社出版了俄文版的《鲁迅选集》。
中共中央华东局、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市文协、上海市总工会筹委会的代表,偕苏联文化艺术科学工作者代表团于本日清晨谒鲁迅墓并献花。饶漱石在致辞中说,在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今天,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具有重大意义。我们要继承并发扬鲁迅先生热爱人民,痛恨敌人的精神,继续不懈的努力,克服困难,建设新中国。西蒙诺夫致词说:我们代表苏联文化工作者代表团,将花圈敬献在伟大的中国作家和革命家鲁迅的墓前。苏联人民深深地尊敬与热爱他的伟大作品,十分感谢地永远记着鲁迅生前为了对我们国家的友谊,对伟大的俄罗斯和苏维埃文学的热爱所做过的那种艰巨的工作。上午,文艺界举行了有各界人士和西蒙诺夫等2000余人参加的纪念集会。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