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大事年表 >> 重大事件
希望工程
发布时间: 2009-11-10    作者:    来源:国史网 2009-11-10
  字体:(     ) 关闭窗口
   1989年,团中央创办了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负责筹集资金,以救助全国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并将此项工作命名为“希望工程”。

  “希望工程”提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并得到了各界支持。邓小平同志欣然题写了“希望工程”四个大字。社会各界纷纷解囊,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也给予热情援助。20年来,希望工程募集捐款56.7亿元人民币,资助逾346万名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包括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继续学业,建设希望小学15940所,捐赠希望工程图书室1.4万多个,培训乡村教师5.6万余名。

  援建希望小学、资助贫困学生是希望工程实施的两大主要公益项目。

  1990年,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在安徽省金寨县援建了第一所希望小学。目前,希望工程除建设校舍外,相继开发了教师培训、图书室、电脑教室、快乐电影、快乐体育、快乐音乐、志愿服务(希望教师)等公益项目,为希望小学提供了长期后续扶持。

  希望工程从救助农村贫困地区家庭经济困难的失学少年起步,目前,其资助对象已由小学生(包括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扩展到农村贫困地区家庭经济困难的中学生、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大学生。20年来,希望工程始终以“助农民的后代人人有书读”为使命,按照“农村”“贫困”“青少年”“教育”四个基本元素,坚持以贫困农民的后代为对象,通过帮助他们接受教育改变他们的命运,并通过反贫困行动,帮助他们的家庭乃至社区获得积极改变。

  希望工程的终极公益目标为:协助政府推动教育公平。这包括教育起点的公平(即有钱上学)和教育过程的公平(即享受同等的教育资源)。在国家“两免一补”政策实施后,希望工程资助服务的重心转向教育过程的公平,体现了希望工程所追求的现代公益核心价值观,即“助人自助”。

  2007年5月,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宣布希望工程全面升级,将对学生的“救助”模式拓展为“救助-发展”模式。在资助贫困学生方面,根据受助对象需求,动员社会力量,继续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助学金的同时,更加关注提高贫困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通过物质、精神等多方面的持续扶持,帮助受助学生学会自助助人。因此,希望工程的动员和服务方式从单一的资金资助发展为“资金资助+勤工俭学+公益实践”以及心理援助、社工服务等多元化格局。在原有助学金等经济资助项目的基础上,面向所有受助学生设计开发了勤工俭学、社会实践等能力资助项目,增加了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希望小学担任希望教师的志愿服务项目,为大学生及社会爱心人士参与公益活动提供了新的平台。

  自实施以来,希望工程始终坚持一个追求:帮助农民的后代有书读、读好书,提升自身克服困难、抓住机会的能力,获得积极发展。经过20年的努力,希望工程已发展为中国资助规模最大、社会参与面最广的公益项目,对政府公益政策、公益法律的制定,对其他公益组织及公益项目的发育以及社会公益文化的兴起,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