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大事年表 >> 重大事件 >> 建党百年大事点读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发布时间: 2021-03-18    作者:    来源:《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
  字体:(     ) 关闭窗口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

  1934年夏,中央苏区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在王明“左”倾教条主义指导下,屡战失利,形势严重。8月7日,为了给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探索战略转移的道路,红军第6军团奉命突围西征,10月下旬到达黔东印江县木黄与红3军(后恢复红军第2军团番号)会师。两军发起攻势作战,创建了湘鄂川黔苏区。 

  10月初,在国民党“围剿”军逼近中央苏区中心区域、红军在苏区内打破“围剿”已无可能的情况下,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决定红军主力撤离中央苏区,到湘西与红2、红6军团会合。10日晚,中央红军主力5个军团及中央、军委机关直属队共8.6万余人,从瑞金、古城等地出发,开始长征。红军第24师和地方部队共1.6万余人,在项英、陈毅领导下,留在当地坚持斗争。

  10月21~25日,中央红军突破国民党军第一道封锁线,渡过信丰河。由于中央红军携带大量笨重的物资器材沿山路西进,行动缓慢,直到11月15日,才先后通过国民党军第二道、第三道封锁线,进至临武、蓝山、嘉禾地区。博古等领导人一味退却避战,使红军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红军在湘江两岸同优势敌人浴血奋战,12月1日渡过湘江,突破第四道封锁线,进至广西西延地区。至此,中央红军锐减为3万余人。 

  湘江战役后,蒋介石重新调整部署,企图围歼红军于北出湘西的路上。在此危急时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力主放弃原定与红2、红6军团会合的计划,改向国民党统治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举行会议,接受毛泽东的主张,从而使红军避免了覆灭的危险。20日,中央红军分两路西进,于1935年1月7日占领遵义城。

  1月15~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举行扩大会议。这次会议,着重总结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3月,组成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3人军事指挥小组,指挥红军的行动。

  1月29日至3月21日,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等人的指挥下,四渡赤水河,机动作战。其间,在遵义地区击溃和歼灭国民党军2个师又8个团。3月27日,中央红军以第9军团在马鬃岭地区钳制国民党军,主力向南急进,于31日渡过乌江。而后绕过贵阳,进军云南,于5月9日从皎平渡渡过金沙江。单独活动的红9军团,于5~6日从东川(今会泽)以西渡过金沙江,与主力会合。至此,中央红军摆脱几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同年3月28日至4月21日,红军第四方面军取得嘉陵江战役的重大胜利。然而,红四方面军的主要领导人张国焘擅自决定放弃川陕苏区,向西转移。5月初,红四方面军和地方武装及苏区机关人员等约10万人开始长征,于中旬占领了以茂县、理番(今理县)为中心的广大地区。

  中央红军渡过金沙江后,为执行在川西北创建苏区的计划,于5月15日由会理地区继续北进。蒋介石以薛岳、刘湘等部南攻北堵,企图利用彝汉民族矛盾和大渡河天险围歼中央红军于大渡河以南地区。20日,中央红军顺利地通过彝民区,24日晚攻占大渡河右岸的安顺场。25日,红军第1团第2连的17名勇士乘船强渡大渡河成功。为迅速渡过大渡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革军委)决定,以红军第1师及干部团由安顺场继续渡河,而后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沿大渡河右岸北上,左右两路夹河而进,抢占安顺场附近的泸定桥。沿右岸前进的先头部队红4团经激战于29日夺占泸定桥,并攻占泸定城。至6月2日,中央红军全部渡过大渡河,蒋介石歼灭红军于大渡河以南地区的企图彻底破产。

  中央红军渡过大渡河后,继续北进,占领天全,并乘胜突破川军芦山、宝兴防线,以坚忍不拔的毅力翻越了终年积雪、空气稀薄的夹金山,向懋功(今小金)方向前进。这时,红四方面军正由岷江地区分路西进,先头部队攻占懋功,一部进到达维。12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在北进达维途中同红四方面军一部会师。18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中央红军到达懋功地区。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后,总兵力达十余万人。

  早在1934年11月,根据中共中央、中革军委指示,红军第25军2,900余人离开鄂豫皖边地区开始长征。12月,红25军转战到陕西省雒南(今洛南)庾家河地区开展游击战争。至1935年5月,红25军粉碎国民党军的第一次“围剿”,开辟了鄂豫陕边苏区,7月粉碎国民党军第二次“围剿”。为配合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北上,红25军继续长征,于9月16日在陕甘苏区的永坪镇同红军第26、第27军会师,合编为红军第15军团。 

  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合后,为统一战略思想,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35年6月26日在懋功以北的两河口举行会议,决定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共同北上,创建川陕甘苏区。据此,中革军委制定了夺取松潘的战役计划。7月18日,中共中央任命张国焘为红军总政治委员。21日,中革军委决定以红四方面军的总指挥部为红军的前敌总指挥部,徐向前兼任总指挥,陈昌浩兼任政治委员,叶剑英任参谋长。另将中央红军的第1、第3、第5、第9军团依次改为第1、第3、第5、第32军。由于张国焘的阻挠,松潘战役计划未能实施。8月上旬,中共中央决定恢复红军第一方面军番号,周恩来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为贯彻中共中央的北上方针,中革军委决定进取甘肃南部的夏河、洮河流域。8月15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治委员张国焘率领由第5、第9、第31、第32、第33军组成的左路军,从卓克基地区出发,向阿坝地区开进;21日,前敌总指挥部率领由第1、第3、第4、第30军组成的右路军,从毛儿盖地区出发,向班佑、巴西开进。中共中央、中革军委随右路军行动。红军指战员历经艰辛,通过茫茫草地,左路军主力于8月20日到达阿坝地区,右路军于27日到达班佑、巴西地区。29~31日,右路军第30军和第4军一部在包座全歼国民党军第49师约5,000人,打开了红军向甘南前进的门户。 

  红军右路军到达班佑、巴西地区后,中共中央致电张国焘,建议左路军迅速向右路军靠拢。但张国焘制造借口,不执行中共中央的指示,并命令已进到墨洼附近的部队返回阿坝。接着,张国焘提出红军主力南下川康边的天全、芦山、道孚、丹巴等地的计划,并于9月9日电令陈昌浩率右路军南下,提出“彻底开展党内斗争”,企图危害中共中央。叶剑英识破张国焘的阴谋,机智地报告了毛泽东。在此情况下,中共中央于9月10日率领红一方面军第1、第3军和军委纵队继续北上。12日,决定将这些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17日,夺取川甘边界的要隘腊子口,18日占领哈达铺,胜利进入甘南。接着,突破国民党军渭河封锁线,翻越六盘山,于10月19日到达陕甘苏区的吴起镇(今吴起县城),结束了历时1年、纵横11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的长征。11月初,陕甘支队同红15军团会师。会师后,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辖第1军团(陕甘支队编成)、第15军团。11月21~24日,红一方面军取得直罗镇战役的胜利,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甘苏区的第三次“围剿”。

  张国焘拒绝执行中共中央北上方针,于1935年9月命令右路军南下,企图在川康边少数民族聚居区建立苏区。10月5日,张国焘另立“中央”,公开分裂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接着,南下红军发起两次进攻战役,11月13~19日,在名山东北百丈地区受挫,于1936年4月西撤进入道孚、炉霍、甘孜地区。至此,红军由南下时的8万余人减为4万余人,南下行动失败。张国焘被迫于6月取消另立的“中央”,接受北上战略方针。

  1935年9月,国民党军集中130多个团的兵力,对湘鄂川黔苏区发动“围剿”。11月19日,红2、红6军团共1.7万余人退出湘鄂川黔苏区,开始长征。经4个月转战,于1936年3月30日进到贵州西南的盘县、亦资孔地区。这时,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治委员张国焘电令红2、红6军团北渡金沙江,同红四方面军会师。红2、红6军团遂于31日分两路向西急进。4月25~28日,分别从云南西北部的石鼓、巨甸地段渡过金沙江向北前进,连续翻越了几座大雪山,于7月2日到达甘孜地区,同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5日,红2、红6军团和红32军奉中革军委电令,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治委员。

  7月初,红二、红四方面军共同北进,广大指战员克服重重困难,通过茫茫数百里的草地,击溃国民党军的拦截,于9月初胜利进入甘南,控制了漳县、洮州、渭源、通渭、成县、徽县、两当、康县8座县城及广大地区。这时,红一方面军主力由宁夏的豫旺堡地区南下,接应红二、红四方面军北上。10月9日和22日,红四、红二方面军先后在甘肃省会宁县城和静宁县的将台堡(今属宁夏回族自治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至此,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全部胜利结束。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整整两年中,红军转战14个省,冲破了几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经受了艰难险阻的考验,终于胜利地完成了战略转移。红军长征的胜利,为开展中国革命和革命战争的新局面创造了重要条件。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