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史珍闻
瞿秋白四兄弟的传奇人生
发布时间: 2010-07-26    作者:苗体君 窦春芳(广东)    来源:党史纵览 2010-07-21
  字体:(     ) 关闭窗口

  关于瞿秋白有几个弟弟、妹妹的问题,他自己在文章《饿乡纪程》、《赤都心史》及《多余的话》里曾多处提到,但都语焉不详,其他一些资料都将瞿秋白弟妹的人数、名字及其排行弄得非常混乱。不少书报资料上,还说瞿秋白有6个弟弟妹妹,其实这些说法都是错误的。据比瞿秋白小1岁的妹妹瞿轶群回忆,瞿秋白的父母共生了8个孩子,其排行如下:

  瞿秋白(1899-1935)小名阿双、霜,是长子。

  瞿轶群(1900-1981)小名群群、均均,是长女。

  瞿云白(1902-1958)小名阿耘,后改名昀白,是次子。

  阿鑫(早殇,生卒年不详)小名阿兴,是三子,幼时因上学失落了书本,不敢回家,在野外过夜而得病致死。

  瞿景白(1906-1929)小名森,后改名景白,是四子,幼时鼻子上生了疮,因为无钱医治,只能任其溃烂,最终成了塌鼻子。

  瞿垚白(1909-?)小名阿尧,是五子,自幼头脑迟钝,患有癫痫病,并有精神病现象,在其母亲自杀后,跟随其父亲飘流到湖北、山东,约20余岁时死于山东济南。

  红红(生卒年不详),3岁时即患肺炎病死了,是次女。

  瞿坚白(1913-1944)小名阿谷,是六子。

  由此可知,瞿秋白兄妹8人中活下来的只有6人,在瞿秋白的影响下,除了四弟瞿垚白因患有精神病外,另外3个弟弟都参加了革命。瞿秋白的三弟瞿景白和五弟瞿坚白,也和瞿秋白一样,为中国革命壮烈牺牲。而瞿秋白的大弟弟瞿云白早年也参加了革命,但后来转而投靠了国民党,新中国成立后,因为历史问题,瞿云白多次受到政治运动的冲击,他的一生在政治上颇为曲折。

  瞿景白在苏联秘密牺牲

  1899年1月29日下午五六点左右,瞿秋白出生在江苏常州的一户官宦世家,因家道中落,天资聪慧的瞿秋白只读到中学就被迫辍学,瞿秋白的母亲也因不堪贫困而服毒自尽。1917年春,瞿秋白随堂兄瞿纯白到北京参加文官考试,但没有考取,随后,在北京大学旁听,同年9月,考入外交部办的俄文专修馆。

  1920年秋,北京的《晨报》、上海的《时事新报》为了直接采访、报道世界各国的大事,决定向英、美、俄诸国派出一批驻外记者。因为瞿秋白在外交部办的俄文专修馆学习过,精通俄文,还翻译过不少俄国文学作品,即被选中赴苏俄采访,他和俞颂华、李宗武成为我国新闻界在十月革命后派往苏俄采访的第一批记者。在俄国,瞿秋白写下了《饿乡纪程》、《赤都心史》等不朽之作。他是最早向亿万中国人描绘列宁形象的人,也是中国记者中唯一与列宁交谈过的人。1922年2月间,经同乡张太雷介绍,瞿秋白在莫斯科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从此,瞿秋白把自己的一生交给了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事业。

  因为瞿秋白较早接触苏俄,他也成了早期中共党内“唯一真正懂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人”。 “八七会议”时,瞿秋白临危受命,28岁即成为中共的高层领导人。随着赴苏俄人员的增多,以王明、博古为代表的新的一批留苏人员逐渐占了上风。在新老人员的斗争中,瞿秋白的三弟瞿景白不幸丧生。

  瞿秋白兄妹6人在母亲自杀后,瞿秋白到无锡城南门外杨氏小学以做乡村小学教师谋生,瞿景白和瞿轶群、瞿坚白投奔到了杭州的伯父家,瞿秋白的父亲带着患病的四子瞿垚白去武汉,投奔到另一个姑父家。瞿景白在常州进过小学,到杭州后,1921年夏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他为人正直、刚强,很快受到大哥革命思想的感染,还在《新青年》季刊上发表过诗作。1925年秋,瞿景白还没有毕业,就由瞿秋白带往国共两党创办的上海大学学习,并在学校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3月, 瞿景白随瞿秋白到汉口工作,负责中共中央常委会和政治局的会议记录。“八七会议”期间,瞿景白做了大量的会务工作。1928年4月,受党的派遣,瞿景白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1. 有血有肉的革命伟人与文化伟人
    2. 样板化与大众化的合一
    3. 资源批判与语义转移
    4. “俄”还是“饿”
    5. “六大”后“七大”前谁是中央的实际领导者
    6. 李东朗:领导核心成熟,是党成熟的主要标志
    7. 追寻红色之旅
    8. 鲁迅与列宁主义的几个问题
    9. 特别关注:走近中共六大
    10. 葛兰西与毛泽东“文化领导权”思想比较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