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瞿秋白有几个弟弟、妹妹的问题,他自己在文章《饿乡纪程》、《赤都心史》及《多余的话》里曾多处提到,但都语焉不详,其他一些资料都将瞿秋白弟妹的人数、名字及其排行弄得非常混乱。不少书报资料上,还说瞿秋白有6个弟弟妹妹,其实这些说法都是错误的。据比瞿秋白小1岁的妹妹瞿轶群回忆,瞿秋白的父母共生了8个孩子,其排行如下:
瞿秋白(1899-1935)小名阿双、霜,是长子。
瞿轶群(1900-1981)小名群群、均均,是长女。
瞿云白(1902-1958)小名阿耘,后改名昀白,是次子。
阿鑫(早殇,生卒年不详)小名阿兴,是三子,幼时因上学失落了书本,不敢回家,在野外过夜而得病致死。
瞿景白(1906-1929)小名森,后改名景白,是四子,幼时鼻子上生了疮,因为无钱医治,只能任其溃烂,最终成了塌鼻子。
瞿垚白(1909-?)小名阿尧,是五子,自幼头脑迟钝,患有癫痫病,并有精神病现象,在其母亲自杀后,跟随其父亲飘流到湖北、山东,约20余岁时死于山东济南。
红红(生卒年不详),3岁时即患肺炎病死了,是次女。
瞿坚白(1913-1944)小名阿谷,是六子。
由此可知,瞿秋白兄妹8人中活下来的只有6人,在瞿秋白的影响下,除了四弟瞿垚白因患有精神病外,另外3个弟弟都参加了革命。瞿秋白的三弟瞿景白和五弟瞿坚白,也和瞿秋白一样,为中国革命壮烈牺牲。而瞿秋白的大弟弟瞿云白早年也参加了革命,但后来转而投靠了国民党,新中国成立后,因为历史问题,瞿云白多次受到政治运动的冲击,他的一生在政治上颇为曲折。
瞿景白在苏联秘密牺牲
1899年1月29日下午五六点左右,瞿秋白出生在江苏常州的一户官宦世家,因家道中落,天资聪慧的瞿秋白只读到中学就被迫辍学,瞿秋白的母亲也因不堪贫困而服毒自尽。1917年春,瞿秋白随堂兄瞿纯白到北京参加文官考试,但没有考取,随后,在北京大学旁听,同年9月,考入外交部办的俄文专修馆。
1920年秋,北京的《晨报》、上海的《时事新报》为了直接采访、报道世界各国的大事,决定向英、美、俄诸国派出一批驻外记者。因为瞿秋白在外交部办的俄文专修馆学习过,精通俄文,还翻译过不少俄国文学作品,即被选中赴苏俄采访,他和俞颂华、李宗武成为我国新闻界在十月革命后派往苏俄采访的第一批记者。在俄国,瞿秋白写下了《饿乡纪程》、《赤都心史》等不朽之作。他是最早向亿万中国人描绘列宁形象的人,也是中国记者中唯一与列宁交谈过的人。1922年2月间,经同乡张太雷介绍,瞿秋白在莫斯科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从此,瞿秋白把自己的一生交给了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事业。
因为瞿秋白较早接触苏俄,他也成了早期中共党内“唯一真正懂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人”。 “八七会议”时,瞿秋白临危受命,28岁即成为中共的高层领导人。随着赴苏俄人员的增多,以王明、博古为代表的新的一批留苏人员逐渐占了上风。在新老人员的斗争中,瞿秋白的三弟瞿景白不幸丧生。
瞿秋白兄妹6人在母亲自杀后,瞿秋白到无锡城南门外杨氏小学以做乡村小学教师谋生,瞿景白和瞿轶群、瞿坚白投奔到了杭州的伯父家,瞿秋白的父亲带着患病的四子瞿垚白去武汉,投奔到另一个姑父家。瞿景白在常州进过小学,到杭州后,1921年夏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他为人正直、刚强,很快受到大哥革命思想的感染,还在《新青年》季刊上发表过诗作。1925年秋,瞿景白还没有毕业,就由瞿秋白带往国共两党创办的上海大学学习,并在学校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3月, 瞿景白随瞿秋白到汉口工作,负责中共中央常委会和政治局的会议记录。“八七会议”期间,瞿景白做了大量的会务工作。1928年4月,受党的派遣,瞿景白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