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史珍闻
瞿秋白四兄弟的传奇人生
发布时间: 2010-07-26    作者:苗体君 窦春芳(广东)    来源:党史纵览 2010-07-21
  字体:(     ) 关闭窗口

  瞿秋白唱着《国际歌》英勇就义

  1930年12月,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在莫斯科举行会议,会议上点名批评了瞿秋白。1931年1月7日,共产国际代表米夫及王明等人操纵在上海召开的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将瞿秋白定为“左”倾教条主义者,解除了他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职务,从此,瞿秋白被排斥在中央领导层之外。在米夫的支持下,王明被选入中央政治局,很快又补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取得了中央领导权。

  1933年底,瞿秋白被要求离开上海去中央苏区。1934年2月5日抵达瑞金后,他立即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人民委员会教育部视事,任教育人民委员,即教育部长。当时的毛泽东也正遭受王明“左”倾路线的排斥打击,他和瞿秋白都处在事业的“低潮”时期,所以二人在这一时期接触交往最多。用当时瞿秋白秘书的话说,当时二人是“最接近的战友”。冯雪峰曾回忆说:“那时,毛主席对瞿秋白很有感情。有一次,他们彼此谈了一个通宵,话很投机,两个都是王明路线的排挤对象,有许多共同语言。后来瞿秋白死了,毛主席认为这是王明、博古他们有意把瞿秋白当作包袱甩给敌人造成的。”

  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撤离苏区,进行长征。瞿秋白再三请求参加长征,但当时的中央决定把他留在即将沦陷的苏区。据吴亮平回忆,在一次讨论转移的会上,瞿秋白当面向毛泽东要求参加长征,毛泽东当场也不好说什么,因为毛泽东此时自身难保,若不是朱德等人的坚持,毛泽东恐怕也会被留下来。

  中央主力红军撤走后,蒋介石派十万大军,从东、南两路向以赣南、闽西为中心的中央苏区进行“全面清剿”,于都、兴国、瑞金、长汀相继失陷。1934年11月底,蒋介石又命顾祝同、蒋鼎文分任驻赣、驻闽绥靖主任,划定12个绥靖区,到处修公路、筑碉堡,实行“划区清剿”。在敌人严密封锁下,留守的中央机关和部队的衣食住行都成了严重的问题。人们几个月都吃不到一点油盐;为了隐蔽目标,夜晚不能举火,白天不能冒烟;人走过的山路,要用树枝和树叶掩盖起来;当山上的树木被敌人烧尽伐光以后,人们就只能隐蔽在山洞里。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中,瞿秋白的肺病更严重了。

  1935年2月,在中央苏区陷落前夕,中央分局书记项英派便衣队100多人护送瞿秋白、何叔衡等不便打游击的人向闽西突围,想从那里再化装去上海。途中,他们遇国民党保安团截击,何叔衡壮烈牺牲,瞿秋白因有严重肺病无力奔跑而被俘。起初,瞿秋白自称只是医生,并在监房内寄信给上海的鲁迅及妻子杨之华,望能设法保释出狱。当鲁迅、杨之华在上海匆忙办理手续时,4月10日,国民党第八师在长汀、武平和会昌三县交界的归龙山下,俘虏了中共福建省委书记万永诚的妻子(此人名字不详),因为护送瞿秋白的全部计划是万永诚策划的,万永诚的妻子也知道这一计划,她就供出瞿秋白等人在濯田地区被俘的消息。敌人根据情报,很快就查到了瞿秋白的下落。就这样,瞿秋白的真实身份暴露了,营救瞿秋白的计划也就彻底破灭了。

  国民党中央随后派人来,声称瞿秋白可不必发表反共声明和自首书,只要答应到南京政府下属机构去担任翻译即可,对这种貌似保全面子,实则要他放弃政治原则的条件,瞿秋白断然拒绝,蒋介石见劝降不成,即下令处决瞿秋白。

  1935年6月18日8时,国民党军三十六师特务连连长走进囚室,向瞿秋白出示枪决命令。瞿秋白伏案挥笔写下了绝笔诗:“夕阳明灭乱山中,落叶寒泉听不穷。已忍伶俜十年事,心持半偈万缘空。” 末署“秋白绝笔”。瞿秋白一边写诗,一边镇静地对旁边的人说:“人生有小休息,有大休息,今后我要大休息了。”负责囚禁瞿秋白的是国民党军三十六师的师长宋希濂,而宋希濂是瞿秋白在上海大学任教时的学生。为表示对老师的尊重,宋希濂送瞿秋白出监房到中山公园凉亭前拍照,也就是我们今天见到的瞿秋白就义前的那幅珍贵的遗照。遗照上,瞿秋白上身穿着黑色中式对襟衫,下身穿着白布抵膝短裤,黑线袜,黑布鞋,背着两手,昂首直立,恬淡闲静之中流露出一股庄严英武的气概。宋希濂还为老师瞿秋白置办了酒席,据天津《大公报》报道:瞿秋白来到公园,“全园为之寂静,鸟雀停息呻吟。信步至亭前,已见菲菜四碟,美酒一甕,彼独坐其上,自斟自饮,谈笑自若,神色无异”。

  餐毕,瞿秋白走出中山公园,慢步走向二华里之外的刑场,刑场位于长汀西门外罗汉岭下蛇王宫养济院右侧的一片草坪。沿途瞿秋白手挟香烟,顾盼自如,缓缓而行,而且用纯熟的俄语唱着《国际歌》,唱着《红军歌》,高呼着“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国革命胜利万岁”,“共产主义万岁”的口号。到达刑场后,瞿秋白盘膝坐在草坪上,对刽子手微笑点头说:“此地很好!”然后平静地让刽子手从脑后开枪。瞿秋白从容就义,年仅36岁,当日下午,瞿秋白遗骸被埋葬在罗汉岭盘龙岗。

    1. 有血有肉的革命伟人与文化伟人
    2. 样板化与大众化的合一
    3. 资源批判与语义转移
    4. “俄”还是“饿”
    5. “六大”后“七大”前谁是中央的实际领导者
    6. 李东朗:领导核心成熟,是党成熟的主要标志
    7. 追寻红色之旅
    8. 鲁迅与列宁主义的几个问题
    9. 特别关注:走近中共六大
    10. 葛兰西与毛泽东“文化领导权”思想比较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