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史珍闻
纪实:我国首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
发布时间: 2010-11-26    作者:东方平    来源:国史网 2010-11-26
  字体:(     ) 关闭窗口
 
图为1975年11月26日,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托举着我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1975年11月26日,对于中国的航天人来说,这是一个难以忘怀的日子。就是在这一天,我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卫星在太空飞行47圈后,按地面遥控站发出的返回调姿遥控指令,安全返回祖国大地,使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在26个年头过后,让我们重新将目光投注到那

 
个辉煌的日子,去重温那段令人心动的岁月。

  为打破大国垄断,面对挑战,中国科学家勇敢地向攻克返回式遥感卫星技术发起了冲锋。

  20世纪50年代末期,苏联人成功地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太空,使人类进入到一个崭新的航天时代。1958年,美国人紧随其后,也将自己研制的卫星送上了太空。此后,在美苏之间展开了一场不见硝烟的围绕空间技术的竞争。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遨游太空,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由于我国发展应用卫星的首要目的是为了打破世界航天大国对空间技术的垄断,从这一战略方针出发,研制返回式卫星,掌握卫星的回收技术,就随之成为我国优先要予以攻克的一项重要课题。早在60年代,党中央已经原则上批准把返回式遥感卫星作为发展重点。

  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要解决一系列复杂的技术问题。其中主要包括:具有足够推力的运载工具、功能完备的卫星本体以及完善可靠的航天测控网。

  承担我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运载任务的是长征2号运载火箭。它的起飞质量近200吨,是一个主要由总体结构、火箭发动机、控制系统和安全与供电等系统组成的多级火箭。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