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前的新闻现场
重大的历史事件,总是会留下激动人心的新闻现场。也许是当时的新闻素材过于丰富,也许是当年的新闻前辈急于想把更多的希望信息告诉读者,《大公报(重庆版)》的这组报道显得有些庞杂,但60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可以通过这些的文字,感受到当年洋溢在山城重庆令人激动的气氛——
人民解放军昨天解放重庆。经历几天战争恐怖生活的重庆市民,全都用轻松的心情和微笑的面容迎接这新的情势。
六时左右,一部分解放军分由弹子石、铜元局过江,同九龙坡、大坪一路来的解放军先后进城。主要任务是守护公用事业,工厂和仓库,避免遭受破坏。到昨晚10点钟止,他们已经分别派队伍到电信局等处保护。主管长官去指派兵员的时候,再三嘱咐:主要任务是保护,态度绝对要客气,并用斩钉截铁的口气说:“如果有问题,要找你。”
一个可靠的消息说:解放军为了保持重庆市的安静,大部分解放军都不进城,并且他们已经分路进攻追击败退中的蒋军。7时左右即有解放军过化龙桥西行。
蒋军在昨天疯狂逃窜后,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某部于昨晚渡江进入市区。解放军先头部队一部由李家沱渡河,从九龙坡进城,6点40分,第一批解放军到达两浮支路。市民闻讯,欢欣若狂,从屋子里面跑出来,站在马路侧边,不住热烈鼓掌。有些却从梦中惊醒,穿着单薄的衣衫,在寒风吹拂中发抖,也高喊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毛泽东万岁!”“人民解放军万岁!”有的连喉咙都叫嘶哑了,但是他们仍然抑止不住内心的兴奋还继续不断地狂呼着。
庄严而谦恭的面孔,在煤气灯光照耀下,许多市民们被感动得流泪。一个工人说:“我活了一辈子,从来没有看见过这样好的队伍,这才是我们人民真正的队伍。”一个小贩拿了一支香烟再三要递给一位战士,这位战士很客气地婉言拒绝了,他还很抱歉地说:“对不起,我们绝对不取民间一针一线,希望你原谅我。”这位小贩似乎还感到有点尴尬
记者和一位站岗的解放军战士张如贵讲谈,他那诚恳和坦白谦虚的态度,令我感到惊异,他丰富的世界理论,俨若一个学者似的……他以坚决的口吻说:“人民解放军立即就要解放整个西南,把国民党反动派军队消灭净尽。”我向他表示致意,他说:“解放事业是属于整个人民的事业。”
在蒙蒙的细雨中,寒风凛冽,他们仍精神抖擞地站在门外,老百姓们请他们进来歇歇,他们不肯。
七点多钟部分人民解放军在雨中分头渡江到达市区。沿街人民纷纷由屋内涌出,或从窗户钻出来,争看解放军的英雄姿态,虽然没有电灯,但是家家户户前,点燃的太平灯灯影下,大家都清楚的看见解放军健儿们在微笑着接受人民的欢呼。
昨晚当一队解放军在爆竹欢呼声里行抵较场口,上武巷口时,街中一家“良友乐队”奏起《义勇军进行曲》,满街人民同时随声合唱,那雄壮无比的歌声,表现出中国人民争取自由和独立的高昂意志是多么的坚强。在这时有人出面欢迎这队解放军到附近旅馆住宿。他们连忙用北方话说:“不好,不好,我们身上泥土太多了,弄脏了床被。”说后,带队的又继续带着他们的同志列队向中兴路去了。
一阵细雨,涤尽了市民抑郁的心情。大家获悉蒋军不再作困兽抵抗,人民解放军准备入城的消息之后,内心至为兴奋,莫不争想走告,喜形于色,由午至暮,储奇门及沿江一带站满了男女老少市民。且有守在房顶,高瞻远瞩,以期待的心情,盼望解放军迅速渡江进入市区,建设新社会,建立新秩序。
细节折射历史巨变
在《大公报(重庆版)》的第二版上,还刊登了同题的社论并向重庆读者介绍了《解放军约法八章》——“保护人民及外侨生命财产,废除封建土地所有权制度,纪律严明不取人民一针一线。”同时还刊登了一组相关的报道,《民盟渝市支部向解放军致敬》、《重庆警察新生自动向人民靠拢昨保护自来水厂》等相关报道;在第三版上,我们看到了更多更详细的消息——
《杨森逃跑了》、《渝舍一片狼藉》、《市府职员迎接解放》、《溃退前夕蒋军暴行兵工厂大部被毁》、《蒋军撤的这么快解放军开跑步追赶》……在一组题为《重庆解放第一日》的现场特写里,我们看到了一幕幕生动的场景——
在储奇门附近有位自卫队员,对另一自卫队员说:兄弟伙,帽子上的那个(帽徽)丢掉了没有。回答是:还要你说,早就请它到江里喝水去了。
市商会门口于昨日下午在马路的人行道上站满了人,一部分被拥入马路,这时有一自卫队员为维持秩序而用皮带威吓人民,人群中马上有人发言说:今天不是昨天了,请你不要随随便便的抽打人民,那位自卫队队员,自知缺理,红脸而去。
在当天重庆出版的所有报纸的广告版上,寻人启事似乎比平时多出了许多,在这些启事中,一则署名为脱险同志联络处的《“政治犯”注意》的启事都被刊在了各报广告版的显著位置——
我们这群革命工作者,虽然在各方面推进了中国的进步,带来无限光明,但被蒋匪政府认为是最厉害的敌人———政治犯,即使在其最后崩溃的时候,亦枪杀其大半,殊堪痛心。如有破狱脱险者,请到和平路原伪国民党市部报到,重新参加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