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孙宏云,中山大学历史系、近代中国研究中心教授。1987年免试入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1991年毕业获史学学士,同年考入南开大学中国近现代史专业,1994年毕业获硕士学位,随后进中山大学理论教学部工作。1998年调入历史系,1999—2004年师承桑兵教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研究方向:1、中国近现代史。2、政治学史与政治思想史
开设课程:
本科: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民国政治思想史,影视作品中的当代中国史,中国国民党史,国民党台湾50年
研究生:中国近代政治学说史,中国现代学科形成史研究
科研项目:
1. “政治学科在近代中国的形成”,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2006-2009),主持。
2. “近代中国政治学科的建立:北大政治学科的早期发展”,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子课题(2005—2008),主持。
3. “近代中国学术流派研究”,中国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研究项目(2002—2005),桑兵教授主持,课题组主要成员。
4. “伦敦政治学院与民国知识界——以拉斯基为中心”,中山大学桐山基金青年项目(1999—2001),主持。
5. “大学本科历史教学如何应对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中山大学教学研究项目(2005—2007),主持。
获奖情况:
1. 《中国现代政治学的展开——清华政治学系的早期发展(1926——1937)》获广东省2004-2005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著作类)。
2. 《清华政治学系与中国政治学,1926~1937》入选广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
3. 《清华政治学系与中国政治学,1926~1937》获教育部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2006年)。
主要著作:
1. 《中国现代政治学的展开——清华政治学系的早期发展(1926——1937)》,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5月。专著。
2. 《先因后创与不破不立——近代中国学术流派研究》,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5月。合著。
3. 《中华文化通志•社团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合著。
4. 《中国近现代发展史论》(教材),中山大学出版社1997年。合著。
主要论文:
1. 《平民政权与职业代表制——邓演达关于中国革命与政权的构想》,《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2. 《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研究述评》,《史学月刊》2007年第11期。
3. 《中国“现代化”观念溯源——<申报月刊>的“中国现代化问题”讨论》,《郑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史》2007年第8期全文转载。
4. 《孙中山的民权思想与职业代表制》,《广东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2007年第9期全文转载。
5. 《学风•场域•知识——关于抗战前清华知识人的考察》(第一作者),《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年第2期。
6. 《萧公权与张奚若》,《万象》2007年1月号。
7. 《抗战前行政学输入与行政研究的兴起》,《学术研究》2006年第12期。
8. 《近代中国知识与制度转型学术研讨会述评》,《历史研究》2005年第3期。
9. 《行政效率研究会与抗战前的行政效率运动》,《史学月刊》2005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史》2005年第8期全文转载。
10. 《孙文“五权宪法”思想的演进》,《孙文研究》[日本]第37辑,2005年1月。
11. 《陈之迈与抗战前的“民主与独裁”论战》,《社会科学研究》2005年第1期。
12. 《萧公权与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基于萧著<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分析》,《安徽史学》2005年第1期。
13. 《汪精卫、梁启超“革命”论战的政治学背景》,《历史研究》2004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2005年第3期全文转载。收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学术年鉴(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14. 《浦薛凤“政治五因素”论的形成与展开——兼论其在中国现代政治学史上的意义》,《中山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15. 《清华政治学系的创立及其前后之史事》,收入论文集《1920年代的中国》,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9月。
16. 《论孙中山思想中的“政治”概念》,收入论文集《看清世界与正视中国——“孙中山与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8月。
17. 《1905-1907年汪精卫梁启超关于种族革命的论战与伯伦知理<国家学>的关系》,《学术研究》,2002年第6期。
18. 《邓演达与第二次北伐》,《邓演达研究新论》,华文出版社2001年。
19. 《拉斯基与中国——关于拉斯基和他的中国学生的初步研究》,《中山大学学报》,2000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史》2001年第2期全文转载。
20. 《拉斯基与民国知识界》,《“两岸三地研究生视野下的近代中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政治大学历史系2000年。
21. 《再析民初政党政治失败的原因》,《中山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
22. 《论第一次直奉战争直胜奉败的原因》(第二作者),《社会科学战线》,1994年第5期。
23. 《试论民国前中国资产阶级革新派的社团政党观》,《南开学报》1993年第6期。
24. 《近代中国教民论略》,《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1993年第4期。
25. 《“台湾意识”及其对两岸统一的影响》,南开大学《研究生论坛》1992年第2期。
26. 《近代中国的教民来源浅析》,《南开史学》1992年第2期。
学术交流:
1. “东亚海口城市的文化发展”国际研讨会,中山大学(珠海),2007年12月5-7日。
2. “承传与创新:新世代的历史学”学术研讨会,香港中文大学,2007年12月1-3日。
3. “中国现代学科的形成:以西学选本为中心的讨论”国际学术研讨会,复旦大学历史系,上海,2007年10月12-14日。
4.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纪念抗日战争全面爆发70周年”学术研讨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日历史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北京,2007年7月2-4日。
5. “近代中国与近代文化”学术研讨会,北京师范大学近代文化研究中心,北京,2007年6月30-7月2日。
6. “孙中山与国家发展学术研讨会”,国父纪念馆,台北,2007年5月16-21日。
7. 邓演达思想的社会价值学术研讨会,广东省邓演达研究会,广州,2006年12月8-9日。
8. 纪念孙中山诞辰14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中国孙中山研究会,中山,2006年11月6-9日。
9. 第四届全国青年史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中国史学会、华中师范大学,武汉,2006年10月20-22日。
10. “中国学代学科的形成”国际学术研讨会,复旦大学历史系,上海,2005年9月。
11. “1930年代的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四川师范大学历史系,成都,2005年8月。
12. “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学术研讨会,中山大学历史系,广州,2004年12月。
13. 孙中山纪念馆开馆20周年纪念讲演会,日本神户孙中山纪念馆,2004年10月。
14. “海•都市•境界——作为接触空间的海港城市”国际学术研讨会,日本神户大学,2004年10月。
15. “中国现代社会心理与社会思潮学术研讨会”, 中国现代史学会、四川大学等,成都,2004年8月17-19日。
16. “孙中山与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山大学,广州,2004年7月。
17. “1920年代的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四川师范大学历史系,银川,2004年7月。
18. 中华民国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北京,2002年8月。
19. “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研究”学术研讨会,中国现代史学会、上海市委党校,上海,2002年7月。
20. “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国际青年学术研讨会”,湖南长沙,2001年10月。
21. 第二届邓演达国际学术研讨会,广东惠州,2000年9月。
22. “两岸三地研究生视野下的近代中国”学术研讨会,广州中山大学, 2000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