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义,1924年11月生于上海,祖籍江苏兴化。1948年毕业于震旦大学获医学博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校长(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所长,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名誉所长。
癌症,一个令人胆寒的字眼。因为人类目前尚无法征服它。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名誉所长王振义教授独辟蹊径,采取药物诱导分化的方法,教癌细胞改邪归正,为人类探索出一条全新的癌症治疗途径。
创新思路,新疗法治白血病,并在国内外推广
时光退回到1985年。一个年仅5岁的小女孩小静不幸患上了晚期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住进瑞金医院时出血严重,家人已经绝望了。关键时刻,医生给孩子用上了王振义研制成功的一种全新疗法:全反式维甲酸治疗。7天后,奇迹出现了:小静症状明显好转,一个月后达到完全缓解。20多年过去了,小静依然健康地生活着。
“小静是我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的第一个病人。在首批治疗的24例病人中,完全缓解率达到九成多。这是我最感欣慰的。”王振义回忆道。
治疗白血病一般有两条研究途径:一是化疗,杀死白血病细胞。另一途径是诱导分化,将恶性的白血病细胞转变为良性细胞。在儒家“改邪归正”思想的影响下,王振义率领的研究组选择了诱导分化治疗白血病的途径。他的研究组证明全反式维甲酸在体内可使新鲜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向成熟细胞分化。1980年,全反式维甲酸批准在临床上使用,用于治疗有些皮肤病。在取得病人和家属的同意后,他试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晚期或化疗无效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取得惊人的效果。
1988年,王振义的学生黄萌珥带领课题组总结了24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结果,证明其中23例完全缓解。该疗法很快向国内外推广,并提供那时只有国内可提供的全反式维甲酸。
1992年,在孙关林主持下,总结了我国544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的结果,其中84%获完全缓解。此后,世界各国都先后证实了这种疗法的效果:法国1993年54例,完全缓解率91%;美国1995年79例,完全缓解率86%;日本1995年109例,完全缓解率89%。
实践证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应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的病例早期完全缓解率高达85%—90%,这种方法副反应少、不抑制造血、不引起出血、使用方便(只要口服)、价格低廉。目前联合应用全反式维甲酸、砷剂及化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5年存活率已高达95%,成为第一种可以治愈的急性白血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