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刚
中国维和军人的骄傲
国防部维和事务办公室副主任 陶向阳
2008年12月31日晚,我军第七批赴利比里亚维和部队归国包机缓缓降落在首都机场,这时离新年的钟声还有3个小时。256天前,我们在这里为他们壮行。今天,他们佩戴联合国和平勋章,一身征尘凯旋而归!
机舱门在一片热盼的目光中打开。作为带队指挥员,江汉刚理应第一个走出来,代表274名凯旋的战友向祖国报到,这也是现场每个人的期待。但汉刚却将这个殊荣让给了别人。当他最后一个走下舷梯时,在场的领导和同志们都愣住了,他的妻子也不敢认他,儿子江涢为这个又黄又瘦的人竟然是爸爸哭出声来。8天后,汉刚被确诊为胃癌晚期,这个消息震惊了我们大家。
雨季的第四战区,道路损毁,交通中断,油料、建筑物资和食品供给开始亮起红灯。情急之下,总司令奥比亚克中将直接指示我工兵分队限期恢复战区陆上交通线。当时,部队正在安顿并熟悉周边环境,人员处于“大时差、大温差”的严重不适应状态。出国前领导一再嘱咐汉刚“慎初战,战必胜”。但军情紧急,不容按常规行事。汉刚火速勘察道路,调整计划,组织力量,即刻出征。誓师大会,高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四战区司令、当地政府和联合国开发署官员向中国工兵庄严致敬。
按工作程序,维和分队每月向我们报告一次工作。汉刚的第一份月报,就让我们吃惊不小。根据我工兵分队遂行任务的能力和前几批的实际做法,同一时间只在一个方向施工作业。但是汉刚毅然决定在两个方向同时展开。任务量翻了一番,我理解他想抢在雨季高峰前全面打通战区的主要交通线。可要知道,那是在野兽蛇蝎出没无常的非洲热带雨林,那是在反政府武装活动频繁的区域。这样干,不仅人员和装备要超负荷工作,而且指挥困难、风险加大,部队面临的挑战和压力可想而知。我们打电话问他,他用沙哑而坚定的声音回答:“请首长放心,我们能行!”
我们在战区司令部见到汉刚时,他已晒得黝黑,面庞消瘦,与刚来时判若两人,可依旧是凛然一身虎气。进入11月份,部队应转入休整,准备交接回国。可在月报上我惊愕地看到,汉刚竟然在塔佩塔、格林威尔、渔镇3个方向同时展开行动。这可是3线作战啊!我们都为他捏了一把汗。后来,为汉刚的病情我们深感愧疚,至今我也无法想象,一个身患重症的指挥员是如何坚守3个阵地的!
就这样,256个日日夜夜,江汉刚不放过任何一次为祖国和军队赢得荣誉的机会。他用自己的心血和奋斗,将世界和平事业与国家荣誉完美地融为一体,把履行和平使命作为崇高追求,将中国军人对世界和平的承诺写在非洲大地上,印刻在普通民众的心中。
联合国利比里亚维和行动, 46个国家派遣了军事人员,其中16个国家派遣了建制部队,堪称“小联合国”,是各国维和部队同台竞技的大舞台。汉刚和他的团队迎难而上、争创一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维和8个月,汉刚带领战友们升级改造道路118公里,抢修维护道路332公里,架设桥梁5座,为友军和群众提供了100余次工程保障,高质量高效益地确保了运输生命线的畅通。他们留下的路,留下的桥,留下的营区,留下的口碑,留下的江汉刚精神,都成为标杆和榜样。后几批中国工兵延续的辉煌业绩,都有江汉刚的高度与光影。
维和既是军事行动,更是政治和外交行动,要求维和部队指挥员,既要有过硬的专业素质,又要有世界眼光和外交素养。汉刚身处第四战区,当二战区巴基斯坦籍司令默塔扎准将来访时,他给予本战区司令那样的尊重与热情接待。欢迎词中汉刚说:“在维和期间,我们继承了两国友好的优良传统,相互尊重、互相帮助,共同为利比里亚和平事业做出了贡献!您的到来,就如同兄弟团聚一样,让我倍感亲切和荣幸!”汉刚还为准将让出宿舍,自己和战士们一起打地铺。准将得知后,动情地说:“这是我所住过的,最舒心、最温暖的地方。”中国工兵轮换启程时,默塔扎准将专门为汉刚和全体官兵设宴饯行,列队欢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