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长廊 >> 人物研究
周恩来与我国第一颗原子弹
发布时间: 2015-10-28    作者:高健民 宋炳寰    来源:百年潮 2014-11-13
  字体:(     ) 关闭窗口

  20141016日,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核试验场102米高的铁塔上爆炸试验成功50周年。

  出面主持中央专委工作

  早在19549月至1955年初,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从世界已经进入原子能时代以及国际环境和战略全局考虑,做出了中国要建立原子能工业和研制原子弹的战略决策。

  195710月,中国和苏联两国政府签订了《国防新技术协定》。协定中规定,为援助中国研制原子弹,苏联政府将向中国提供一个型号的原子弹样品和生产的全部技术资料。1959620日,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撕毁协定,中断对中国的援助。于是,我国从1959年下半年开始,经过组建机构、调集人才、建立设施,于1960年初正式开始依靠自己的力量展开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攻关。

  1962年下半年,原子弹的研制有了很大进展。1962 9月,二机部领导向中共中央写报告,提出争取在1964年,最迟在1965年上半年爆炸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设想。

  10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听取国防工业办公室关于原子能工业生产建设和原子弹研制情况的汇报。刘少奇说:各方面各部门的配合很重要,中央要搞个委员会,以加强这方面的领导。搞原子弹、导弹所需要的人,要指名调。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是组织起来,有组织性(周恩来插话说:还有计划性)。你们提出个方案和名单,报告中央批准。

  1030日,罗瑞卿向毛主席、中共中央写了《关于加强原子能工业领导问题的报告》。报告中说:“现在,离预定的日期只有两年的时间,为了抓紧时机,更有力地保证实现这个目标,建议在中央直接领导下成立一个专门委员会,加强对原子能工业的领导,随时检查、督促计划执行情况,并在必需的人力、物力上进行具体调度,及时解决在研究设计和生产建设中所遇到的问题。”

  113日,毛泽东主席在罗瑞卿的报告上批示:“很好,照办。要大力协同做好这件工作。”

  随后,中共中央15人专门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央专委)成立,周恩来担任主任。

  直接领导保证核试验的成功

  中央专委从成立到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周总理共主持召开了9次中央专委会议,讨论解决了100多个重大问题。

  1962124日上午,周总理在中南海西花厅主持召开中央专委第三次会议。会议听取了刘杰(二机部部长)、钱三强(二机部副部长)等同志关于原子能工业生产、建设情况和“两年规划”、原子弹研制等问题的汇报。汇报完后,中央专委审议、批准了“两年规划”,并逐项解决了二机部提出的一系列问题。

  1963321日下午,周总理在中南海西花厅主持召开的中央专委第五次会议上,研究了核试验基地组建研究所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决定该所计划的户头和编制应按领导关系列入国防科委。同意通知国家计委、教育部、劳动部等单位,从1963年毕业生中调配大专学生150名、中技学生及技工各100名给国防科委。同意在研究所内建设一个小型试制车间。该所的房子问题,先由国防科委和铁道部商量解决,解决不了时再提交房管局另行设法解决。

  1963726日上午和27日上午,周总理在国务院会议厅主持召开中央专委第六次会议。中央专委批准了张爱萍报送的首次地面核试验场地定位问题、地面核试验区的布置方案和工程方案的报告,要求国防科委即按照方案抓紧进行核试验场的建设工作。对急需国家解决的工程投资、材料、加工安排和借调建铁塔吊装老技工等问题,会后,也在中央专委的协助下得到解决。

  1963125日上午,周总理在西花厅主持召开中央专委第七次会议,对核武器的研究试验等13个问题做了讨论。会议确定:地面试验应放在第一位,按原计划抓紧进行,并继续完成空投核试验的准备工作。对地下核试验的工作,责成以国防科委为主,二机部协助,共同提出地下核试验的具体方案,并把地下核试验作为科研设计项目立即着手安排。核武器的研究方向,应以导弹头为主,空投弹为辅。

  1964411日下午,周总理在西花厅主持召开中央专委第八次会议。他要求二机部和国防科委在910日以前,做好第一次地面(铁塔)核试验的一切准备工作。同意成立一个核试验的总指挥部,由张爱萍担任总指挥。指挥部的机构可根据需要陆续建立,当前先建立急需的工程部和试验部,运输工作可先由总参军事交通部的运输小组办理。核试验基地需要的每秒300次摄影机,争取先在国内调剂解决。从瑞士或法国进口问题,由外贸部安排办理。由中央气象局选调3名业务熟练的党员干部去核试验基地,以加强基地的气象工作。为保证基地气象预报的准确性,要求中央气象局选拔一定的人员协同核试验基地负责做好这一地区的气象工作。

  1964101615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试验结果证明,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核装置的理论设计、制造和装配工艺以及各种测试方法、测量仪器和自动控制设备都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

  心系人民的健康和安全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当大家正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时,周总理已经在考虑核爆炸后放射性微尘飘移扩散对人民健康安全的影响问题。因此,周总理指示刘杰立即注意研究这个问题。

  早在原子弹爆炸前,核试验委员会防护工作部和新疆军区防疫检查所就联合派出了15 名从事放射性测量、分析和化验的技术人员,在下风方向的居民区设立了监测站,并配备了监测仪器和收发电报的电台。原子弹爆炸成功后,177办公室(在刘杰的领导下,担负同核试验现场的核试验委员会办公室的密切联系,向中央有关首长的办公室及军内外有关部门传递、报告有关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的重要情况)在101720时收到核试验现场试验委员会办公室(代号为“20 号办公室”)传来的有关监测站对下风方向地区放射性微尘监测数据的电话报告。

  17日晚,刘杰请来了军事医学科学院徐海超研究员,同他一起研究讨论监测数据。徐海超认为在被监测的地区中,有的地方空气中放射性微尘的浓度已超过国家规定标准,需要赶快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刘杰立即用电话向周总理做了报告。周总理要刘杰和有关人员马上到他那里做详细汇报。

  180时,宋炳寰和徐海超、李鹰翔3人随同刘杰来到周总理办公室。稍后,卫生部副部长钱信忠也到会入座。

  周总理微笑着对刘杰说:“我看你们有些人的数学学得不好。”他接着说,“你们177办公室报送来的各地放射性微尘的监测数据,缺少一个统一的比较值,不能使人一目了然地看出各地数据的高低。你们应该改进这一点。”

  宋炳寰同李鹰翔小声商量说:“咱们以后再上报各地监测数据时,把所有数据都换算成一个相同的分母,这样,只看分子的数值就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各地监测数据谁高谁低了。”随后,宋炳寰向周总理汇报了核试验场外下风方向地区放射性微尘监测点布设情况;李鹰翔向周总理汇报了有关监测站对下风方向地区放射性微尘监测的数据。周总理认真地听着汇报,并询问了放射线的种类和剂量单位等方面的问题。

  两人汇报完后,周总理请徐海超谈一谈对监测数据的看法。徐海超说:“按照国家规章的规定,工作场所空气中放射性强度标准应低于1×10-12居里/升。从刚才念的监测到的数据看,有几个监测点空气中放射性微尘的强度超过了上述规定的标准。虽然超过不太多,但应引起特别重视,需要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周总理问:“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呢?”徐海超回答说:“我的意见是:在最近一些天里,凡是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地区的居民要戴上口罩;蔬菜要很好洗净再食用;婴儿暂不喝牛奶、羊奶;人不要吃动物的甲状腺。”

  周总理对刘杰、钱信忠说:“我看,在这一地区的居民中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并提出一些要求,这样做是可以的,但不要轻易说是为了防止放射性微尘污染而采取的措施。要谨慎对待这件事,不要在人民群众中造成不必要的恐慌。”“现在的问题是放射性强度超过规定标准的地区,对居民究竟有了什么影响,还缺少可靠的根据。”

  徐海超建议说:“可不可以对这一地区的居民做采血检查,看血象的变化?”周总理说:“采血检查可以,但不能对居民,不能惊扰居民。可以先在驻这一地区的部队战士中采血,因为他们同当地居民都在超标的地区。根据对战士采血化验的结果再研究下一步应采取的措施。”随后,周总理要他的军事秘书王亚志把杨成武副总参谋长请来。周总理向杨成武交代说:“为了搞清楚放射性微尘对这一地区居民的影响程度,请你先安排对驻这一地区部队的一部分战士做采血检查。有关的具体事宜,会后请刘杰同志和徐海超研究员向你说明。徐研究员有什么要求,你要给他解决。”

  18日,核试验场外下风方向地区驻军某部的卫生机构对百余名战士做了采血化验,化验结果是血象都没有任何异常。19845分,张爱萍、刘西尧从核试验基地联名向周总理报告:核试验场外下风方向地区有的监测点放射性微尘强度短期稍高,现已降到比规定的标准还低,对居民健康无影响。报告还说:目前,兰州以东等几个城市的监测结果都在国家规定的允许标准以内,对居民健康无危害,对劳动力无影响。随后,卫生部所属在全国各地的监测点上报的数据也证明,没有出现很异常的现象。

  当周总理看到上述几个渠道的报告和177办公室从101830日每天报送的各地监测情况汇总报告后,得知核试验场外下风方向地区的放射性微尘对人体并没有带来不良影响,各地区的空气中放射性强度已接近自然本底时,他才放下心来。

  审查原子弹爆炸的新闻照片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周总理看了张爱萍带回来的几套原子弹爆炸时的黑白照片,从中选了4张,即爆炸后第2秒和第5.4秒的火球照片各一张,第49秒和57秒的蘑菇状烟云照片各一张。周总理指示向核试验基地研究所要来底片,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各洗印出大、中、小照片三套,准备公开发表。

  周总理在听取张爱萍、刘西尧汇报原子弹爆炸后对效应试验物品的破坏情况时,要国防科委整理出一个资料给他看,并具体提出一些问题:暴露在地面上的生物距离爆心多远可以不死?各种生物在什么工事里距离爆心多远、距地面多深可以不死?暴露在地面的武器装备、各种弹药、各种器材在距离爆心多少米以外完整无缺?距离爆心多远、离地面多深、什么样的工事在爆炸后无损坏?距离爆心多远、离地面多深、什么样的工事内的仪器在爆炸后仍能使用?随后,会议研究了今后的核试验问题及加速研制氢弹等问题。

  周总理问参加会议的刘杰什么时候研制成氢弹,刘杰回答:“氢弹理论的预先研究已经在探索,现在还有许多问题吃不透。大概还得需要三五年时间。”

  周总理说:“5年是不是太慢了。”“你们想先搞起加强型弹,要由原子弹爬到氢弹,这个什么时间能够搞成?为什么钚-239 生产线要1967年底才建成?以上这些问题你要在下一次的中央专委会议上做出回答。”

  周总理指示说:“我们的四大目标是一年搞一个:今年原子弹在铁塔上爆炸成功了,明年第二个是核航弹、原子弹空中爆炸,后年第三个是原子弹上导弹搞两弹结合,1967年第四个搞氢弹或加强弹试验。地下核试验也要抓紧准备好。这些事请张爱萍牵头,国防科委、国防工办、二机部先开个会,像这次核试验一样,有了把握就好下决心。”

  周总理还指示说:“我们国家的核试验不要多,要少一点儿,搞一次试验就要取得很多资料,要做到一次试验全面收效,将来要结合试验进行军事上的战术演习。今年内要对首次核试验做出结论,要写出核试验工作总结报告。”

  4日凌晨1时半左右,原子弹爆炸照片送到总理办公室。总理接过照片,在办公桌用放大镜仔细查看。稍后,总理问:“照片公开发表后,国外从照片上会不会看出些什么问题?不会有什么泄密的问题吧?”停了片刻,总理又说:“如果把照片下半部的地面截去一些,是不是会更有利于保密呢?”高健民答:“照片底部的地面截去一部分再发表,这样就不容易判断出拍摄点与蘑菇云之间的距离了,从而也就难以推算出蘑菇云的高度等相关参数。这样的处理,更有利于保密。”孙兆贵也说:“这样处理一下有利于保密。”周总理说:“那好。照片正式发表时就按截图做保密处理。我要送请毛主席批准公开发表。”

  114日凌晨,高健民、孙兆贵从总理处走后,总理要王亚志通知乔冠华、龚澎来西花厅为原子弹爆炸的照片拟定说明供发表。照片的文字说明字数不多,但乔冠华起草了几稿都没能通过。乔冠华正在思考时,龚澎灵机一动,先用英语说了一遍,然后确切地表述了照片是爆炸时的火球和随即升起的蘑菇状烟云。总理听后连声说好。

  经毛主席批准,新华社发表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火球和蘑菇云的黑白照片各一张。1964115日的《人民日报》在第一版刊登了这两张照片。

  领导其他尖端科技工程

  原子弹研制成功后,我国的战略导弹、战术导弹、核潜艇、人造地球卫星、核电站等一系列尖端科技工程项目的研制、试验的许多重大决策,都是由周恩来主持的中央专委或是经请示毛泽东主席和党中央后做出的。

  周恩来是“两弹一星”等尖端科学技术事业的英明的决策者之一,同时又是这项事业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周总理从中央专委1962年成立到1974年病重住院不能参加会议为止,在10多年时间里,亲自主持召开了40多次中央专委会议和许多次中央专委小会。在此期间,我国所进行的千吨级至百万吨级爆炸威力不同的15次核试验(包括地面、空中、地下核试验),以及其他的尖端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重大决策都是在这些会议上讨论、决定并组织实施的。在他的主持下,我国第一代核武器的研制基本完成了,有的核导弹已经装备部队;同时也为下一代核武器的探索发展打下了基础。在这10多年里,周总理对核武器研制、试验和核工业建设(还有导弹、卫星、核潜艇等其他尖端科学技术项目),从任务的提出、规划的确定、方案的审查、到历次核试验的实施,都及时做出了正确的决策和具体部署,并深入督促检查,从而强有力地推进了核武器研制、试验和核工业(还有导弹、卫星等其他尖端科学技术项目)的发展。实践证明,没有党中央和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远见卓识的正确决策和强有力的集中统一领导,研制核武器等“两弹一星”这样庞大的系统工程,是不可能那样快地取得惊人成就的。党中央的正确决策和强有力的集中统一领导,有力地推动了原子能工业和原子弹研制的进程,各项任务协调配合的效果都超出了预期设想,为我国发展高科技事业创造了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经验。(摘自《百年潮》2014年第11期,原文约13000字)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