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长廊 >> 时代英模 >> 英模事迹
80后特警沈战东的璀璨人生
发布时间: 2010-03-01    作者:罗旭    来源:新华社 2010-03-01
  字体:(     ) 关闭窗口
   海地地震中遇难的8位中国维和英雄的事迹,令沈战东震撼。1月20日,他写下了生前最后一篇日记:“我的血液里流淌着祖国给我的坚强和温暖,我的胸膛里燃烧着我对祖国的感恩和热爱。为了祖国,我没有什么值得吝惜,没有什么不能舍弃。”

  10天后,刚刚迎来28岁生日的沈战东,因劳累过度,以身殉职……

  在沈战东短暂而璀璨的人生中,他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向祖国和人民报告了一名80后特警的人生选择和价值追求,正如他在日记中写下的话:“有一种责任叫义无反顾,每当任务来临我们都没有退却。”

敬业执着,练就过硬本领

  公安特警要有特殊业务技能,只有在千锤百炼中才能铸就高人一筹的本领。公安特警队,是2005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成立的一支业务过硬、作风顽强、反应灵敏、装备精良、保障有力的精锐警队。

  和大多数人高马大的特警队员相比,身高1.70米、体重60公斤的沈战东,身体条件不占优势。但在郑州特巡警队1000多名警员中,他却是仅有的5名全能队员之一。

  其实,刚入特警队时,他的训练成绩并不理想,但他身上始终有一种不服输的韧劲。打移动靶时,开始常脱靶。他休息时间加班训练,枪管上挂3公斤重的砖头,一练一个小时。别人负重举枪瞄准3分钟,他能坚持5分钟。后来他的移动靶常常打满环。

  2008年,他被选为直升机机降队员,参加全国特警系统机降队员培训。为克服恐高,他用背包把自己绑在攀登塔的护栏上练胆量。用一把椅子悬空吊在攀登塔上,自己坐在椅子上,让别人摇晃,头晕摔下来,呕吐完再上去。

勇担重任,展示忠诚本色

  沈战东同志入警以来,多次参与惩治犯罪和执行艰难险重任务。每一次他都义无反顾,不畏艰险,冲锋在前,以自己的英勇行为书写对党对人民的忠诚。

  2008年3月22日,在藏区维稳执行抓捕任务中,他和战友们乘车行驶在海拔4000多米的冰雪路上,车辆打滑、行驶困难。沈战东跳下车,将自己的棉被、褥子和防寒服铺在打滑的车轮下面,并带动其他队员推车前进数公里,保证了抓捕车队按时到达制定位置。顾不得高原严重缺氧,沈战东随即和队员们连续奋战4天4夜,抓获违法嫌疑人14名,出色地完成了抓捕任务。直到将嫌疑人送到看守所,他才一头扎到床上,整整睡了一天一夜。

  危难面前冲锋在前是他的一贯作风。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沈战东主动请缨随队赶赴四川抗震救灾。先后转战都江堰、汶川、成都、江油等地执行救灾任务。6月10日,唐家山堰塞湖橙色预警,这意味着所有人必须撤离中心区域。突然电台里喊道:“青莲大桥上有人!”危急时刻,他置生死于不顾,以百米冲刺速度冲到桥中央,迅速把两名群众护送到了安全地带。

大爱无言,心系国家兴亡

  熟悉沈战东的人都知道,其实他也是一个典型的80后。队友都说他很“潮”。他喜欢换手机,妻子王晖也喜欢给他买名牌衣服,把他打扮得时髦帅气。

  他是队伍里的“开心果”。他见不得任何人不开心。急行军大家脚上起了血泡,都闷声不语的时候,沈战东夸张地挑着血泡,给每个血泡起名字,逗得大家哈哈笑。

  沈战东会唱豫剧,休息时给大家唱歌,用“洛桑学艺”里的口技给大伙模仿各种声音。跑累了,他唱着《嘻唰唰》冲刺。《三枪》一上映,他和队友常拿台词互相逗乐。他自己创作的相声,是队里面的保留节目。

  在给妻子的信里,他写道:“这些天来,一想到咱们的婚期一拖再拖时你难过、委屈的样子,我就心疼。……但是,我是一名警察、一名党员。当国家利益、人民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我相信,你的选择会和我一样义无反顾。”

  在日记里,他写道:“80后,被冠以各种不堪的词语。我的同事大部分都是80后,但我没从我们身上看到一点垮掉的信息。我们穿上警服,我们顶起国徽,我们用实际行动为这个称呼正名”。

  80后特警沈战东,他的名字和28岁的璀璨人生,将永远铭刻于人民心中。

    1. 用生命诠释特警精神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