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裕固姑娘 丁卫国/摄影 |
裕固族主要分布在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酒泉市黄泥堡裕固族乡。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裕固族人口为13719人,为国家重点扶持的人口较少民族之一。裕固族现在使用三种语言:西部裕固语,东部裕固语,汉语。裕固族没有本民族文字,一般通用汉文。
祁连雪融丝路春
在祁连山脚下,在丝绸古道戈壁,生活着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民族,她在盛唐之际在漠北建立强大的回鹘汗国,拥有了先进的城市和发达的商业文化;宋朝扼守丝绸黄金之路,建立甘州回鹘汗国,充任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使者;元朝退居西部大漠戈壁,守关戍边。
历经沧桑,新中国成立前裕固族只剩三千余人,虽然人数很少,但是他们顽强地传承着自己弥足珍贵的语言和文化传统。在新中国政府的扶持下,他们在绵延千里、横贯河西走廊的祁连山北麓,在山峦叠嶂、水流湍急的黑河上游筑起了自己新的家园。
祁连山四时积雪,凝花裹素,堆琼垒玉,千古不消。许多山峰在雪线以上,年降雪量大于消融量,日积月累,形成“万年雪源”的高原固体水库。如果你翻阅当地县志,对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的记载遍及历朝历代史志。如果你面对地图会清楚地看到,裕固族聚居生活的自治县东西长达650公里,海拔在1300~5500米之间,祁连山脉70%位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尤为关键的是,裕固族生活的崇山峻林之中拥有大小冰川964条和水源涵养林33万公顷,它们是河西走廊各大河系的发源地。亘古以来,祁连山以丰美、清冽的乳汁,浇灌着丝路一片片生命的绿洲,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河西儿女,她既是甘肃工业的“原料库”,又是河西数百万人民的命根子和内蒙古西部的“生命线”。几百年来裕固族一直是这方水土的守护神。
她们在茂密的森林深处,在峻峭的高山峡谷,依靠自己独有的价值观和生活习俗,自给自足,与自然和谐相处。他们在灌木林地、河滩谷地、林缘地带、林间空地进行人工更新造林,使森林质量逐步优化。他们虽依傍祁连山生存,但搭帐篷、备柴火舍不得砍伐林区一根树枝。
制作牦牛毡帐篷 丁卫国/摄影
在世界突厥语范围内,只有西部裕固语仍然保留着古代突厥语碑文中的“阶梯”计数体系;西部裕固语是一种保存古代突厥语特点较多的“上古突厥语”,是回鹘文献语言的“嫡语”,是古代突厥语碑铭文献的一座“活态博物馆”。东部裕固语保留着13~14世纪中古蒙古书面语特征。
生活在辽阔草原上的裕固族酷爱歌唱,东部民歌具有粗狂、奔放的气质,西部民歌平和、委婉。每首叙事歌都有一个完整的故事。东部民歌中保留的“蒙曲”,比蒙古短调自由、长调规整,它可能保留着蒙古族短调发展为长调的某一中间阶段的特点。裕固族部分民歌还和远在欧洲多瑙河畔的匈牙利民歌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他们都采用五声音阶,采取无度结构。
裕固族定居河西走廊之后,将回族和东乡族的“花儿”与“少年”融入裕固族东部民歌的节奏、旋律和曲式,形成裕固族的“花儿”——《巴音令》、《裕固令》;吸收汉族小调形成裕固族小曲子——《于林秀才》、《黄莺妈妈》,山歌“啦哩啦毛”源于藏族民歌。藏族史诗《格萨尔》传入裕固族地区以后,形成双语演唱、散韵结合的裕固族《盖斯尔》。
裕固族世世代代以畜牧业为生,牧业生产经验丰富,牧业文化五彩缤纷,诞生了大量的劳动歌曲和丰富多彩的奶幼畜歌。新中国成立后,在畜种改良方面积极探索,再上新阶。1958年开展绵羊杂交改良,通过引进新疆细毛羊与当地藏羊杂交,培育出以产肉为主,皮毛兼之的“肃南藏羊”。20世纪8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需求,又先后从国内外引进新西兰型细毛羊和中国美利奴细毛羊、帮德细毛羊进行导血改良。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在美丽的皇城草原、辽阔的夏日塔拉,终于培育出“甘肃高山细毛羊”品种,被国家列为细毛羊生产建设基地。
草茂羊壮
在教育方面,1965年在康乐草原创办“马背牧读小学”,为当时全国牧区普及小学五年制教育开创先例,为繁荣牧区文化,扫除青壮年文盲积累经验。1972年在明花草原兴起修建“学生房”热潮。在荒漠戈壁、在崇山峻林,骑骆驼、赶牦牛送孩子上学读书成为裕固族牧民追求理想的剪影。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全民族提前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按人口比例,拥有大中专文化程度的人数在全国少数民族中名列前茅。今天他们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硕士、博士、留学生、博士后、教授等一大批高级知识分子。
牧民有了吉普车 丁卫国/摄影
星转斗移,裕固族进入新世纪,在大力发展民族经济,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他们从实际出发,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兴牧业、干矿业、建水电,着力打造“祁连风光、石窟艺术、丹霞地貌、裕固风情”的特色旅游品牌,将裕固族风情与得天独厚的地域自然景观相结合,形成文化与旅游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和谐局面。
为保护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着力加强天然草原的恢复、治理,切实改善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裕固族把生态建设工程与逐步转变生产生活方式相结合,舍弃传统的游牧生活,告别世代为生的草原森林,实施规模空前的牧民异地搬迁集中定居工程。
随着全球一体化经济思潮影响,裕固族世世代代口耳相传的文化传统在一步步流失,有些珍贵文化遗产濒临消亡。加强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成为当今裕固人的重要职责。2005年以来裕固族语言、民歌、服饰、人生礼仪被列为甘肃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试点项目,裕固族语言被列为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裕固族民歌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为甘肃省在国家、省级保护项目名录中列项数量最多的民族。
裕固族——迎着太阳走来的民族,在当今社会大潮中,不屈不挠、勇往直前,志当存高远,心永远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
(钟进文是裕固族第一位博士,现为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文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