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中国概况 >> 民族 >> 少数民族
土族
发布时间: 2009-09-21    作者:    来源:光明日报 2009-09-21
  字体:(     ) 关闭窗口

土族安昭舞

  

土族阿姑跳起“安昭舞”

  土族主要聚居在青海省互助、民和、大通等县,其余散居在乐部、门源和甘肃天祝等地。人口19万多(1990年第4次人口普查)。

  土族自称“蒙古勒”或“蒙古尔孔”(意为蒙古人),旧称“青海土人”,藏族称之为“霍尔”。在民族形成过程中主要与吐谷浑、蒙古诸族有渊源关系。由于历史原因,过去土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土族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基本词汇和蒙古语相同或相近,同东乡语、保安语更为接近。在宗教用语方面,采用藏语借词较多。在生活用语方面,采用汉语借词较多。过去通用汉文,1979年青海省有关部门制定了以汉语拼音为基础的《土文方案(草案)》,已试行推广。

  土族主要从事畜牧业和农业,尤其精于养羊。

  土族原信奉多神教,也有一些人信奉道教。元、明以后普遍信仰喇嘛教。“七日会”是土族庆祝丰收的狂欢节。

  1952年2月17日建立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  

土族轮子秋

 

土族“轮子秋”

   日常食俗

  土族一般习惯于日食三餐,早餐比较简单,大都以煮洋芋或糌粑为主食;午餐比较丰富,有饭有菜,主食为面食,常制成薄饼、花卷或疙瘩、干粮等食用;晚餐常吃面条或面片、面糊糊等。日常菜肴以肉乳制品为多,当地的手抓羊肉是最好的待客和节日食品。民间有不少以当地土特产为原配料制作的食品,其中较有代表性的风味食品如;哈力海、沓乎日、尕仁么、烧麦等,哈力海即荨麻卷饼,将采集的荨麻叶晒干、揉碎,配以适量的生姜、花椒、葱花等佐料,同青稞面一起煮成粥,然后用烙好的薄饼卷粥食用,沓乎日是白面薄饼;尕仁布是野生胡萝卜馅包子;烧麦是油炒面包子。日常饮料与当地藏族一样,喜饮茯茶、酥油茶,还特别喜饮用青稞酿成的酩流酒,酩流酒度数较低(约30度左右),清醇绵软,馨香可口,家家皆能自酿,在酿制时都习惯加一种名为羌活的中药,饮时味稍带涩,有散表寒,祛风湿的功效。除酩流酒之外,还有互助白酒,如互助头曲、互助特曲、互助大曲、青稞液等多种。土族民族使用的餐、饮具,过去多用铜茶壶、生铁锅、木碗等,今已被铝制品代替,与当地汉族大体相同。  

土族  节日、礼仪食俗

  土族许多节日和饮食,与宗教的关系十分密切,节日期间要伴有各种祭祀活动,并备有节日食品。如:过春节时蒸花卷、馒头,炸油饼、盘馓(类似于馓子)等;端阳节做凉面、凉粉;中秋节做多层大月饼(类似大馒头),制做月饼也和制作花卷一样,各层之间均配以不同的颜色,并且要在最上面的一层作出各种图案。最大的一个月饼,是赏月时供奉的祭品,届时还要买些西瓜、水果之类的果品。十月初一吃饺子,腊月初八最喜用豌豆面做“搅团”(稠粥)吃,腊月二十三晚上做白面小饼,还要在小饼上刻出菱形的图案,并用麦草编一个草马,专门用来祭灶。土族淳朴好客,民间有“客来了,福来了”的说法,敬客时,首先要敬酥油茶,并摆上一个“西买日”(插有酥油花的炒面盒子)端上一盘大块肥肉,同时在肥肉上插一把刀子,然后用系有白羊毛的酒壶为客人斟酒,以表示吉祥如意。有的地方还有客人一到,首先要敬三杯酒,谓之“吉祥如意三杯酒”;送客时也要敬三杯酒,谓之“上马三杯酒”。饮酒时,有边饮边歌之习,以畅饮酣醉为快。如不能喝酒者,要用中指蘸三滴,对空弹三下也可。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