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城市转型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难就难在一座资源型城市的形成,短则几十年、长则上百年,要实现转型既需要城市主体的强烈转型欲望和冲动,又需要具备相应的经济、社会、科技等条件。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有因转型不成功而衰落甚至消亡的。据统计,我国有118座资源型城市,已有50座出现资源衰竭。我国资源性城市如何实现科学转型,直接关系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所提供的经验,使我们能够形成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路径选择共识。
(一)在繁荣时期,就要有危机意识。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大体经过三个时期,一是大规模开发建设期,二是稳定繁荣发展期,三是资源枯竭衰落期。但真正到了衰落时期再去考虑转型,一般来说为时已晚。因为衰落期城市已经难以支付转型所需要的巨大成本。只有在繁荣时期,并在完成了一定的城市资本积累之后,推进转型效果才会更好。为此,首先就要在干部群众中树立危机意识,充分认识转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危机意识的形成,大体上有三种方法可资借鉴,一是算账算出危机意识。即从资源开采年限的有限性与对城市经济发展支撑的有限性的对比中,看城市未来发展对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影响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制衡。河北省唐山市在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过程中,就是这样做的。唐山市是典型的依煤而建、因钢而兴的城市,近年来经济发展较快,08年GDP达到了3561亿元,财政收入4508亿元,人均GDP超过了7000美元。但是,市委市政府利用各种会议、媒体反复宣传这样一种认识:唐山现有资源只够采50年,也就是说50年后唐山将步入资源枯竭型城市;如果我们现在不改变固有的发展模式,那么不仅生态环境将难以为继,经济可持续发展将难以为继,就是资源支撑也终有一天会难以为继。这样的危机意识目前已经成为唐山干部群众的共识。二是在经济全球化的竞争下,激发危机意识。在经济全球化、市场化条件下,资源型城市的资源优势受到了严峻挑战。在世界上很少有哪一个资源型城市的资源是独一无二的。激烈的国际竞争,往往使靠单纯资源开发而发展的城市经济受到严重制约。从前年开始的世界金融危机,造成整个国际市场低迷,国外的一些资源性矿产品,如铁矿石等大量向我国倾销,造成我国相同资源的矿山停产、减产,直接影响到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增长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事实已经告诉我们,资源型城市如果不去主动转型、创造产业结构的新优势,就是守着资源的金山,也会过穷日子的。三是在科学发展中形成危机意识。传统资源型城市发展的直接后果往往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而且发展的速度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往往成正比。走科学发展之路,实现人与自然相协调,发展绿色矿山、建设生态城市成为人民群众的共同需求。以对环境的破坏换取资源型城市的发展,人民群众是不答应的,也是得不偿失的。走科学发展之路,资源型城市就必须主动转型。
(二)在传统优势上,创造转型新优势。资源型城市具备资源优势,这是不言而喻的。我们把这种优势称之为传统优势。在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创造转型的新优势是资源型城市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具体路径如下:一是通过对资源型产品的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创造新优势。资源型城市产品大多为初级产品,通过深加工增加产品附加值,不但增加了效益,而且降低了运输成本。通过开发中下游产品,延伸产业链,把原材料加工制造成直接进入消费市场的产品,不仅会增加效益、促进就业,更重要的是,可以为城市转型打下重要的资本、人才、技术基础。大庆是典型的石油资源型城市,该市的主导产业一直是石油开采。近些年来,通过经济转型,已经延伸到乙烯、丙烯、芳香烃等产业链条,并开发出轻柴油、合成树脂、塑料、化肥、甲醇等精深加工产品。大庆市正逐步由完全靠石油开采的资源型城市变为世界性的石化产业基地。二是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创造城市转型的新优势。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一般是二产独大,一产和三产薄弱。调整产业结构应重点放在二产的内部结构和不断扩大三产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山西晋城在改造提升煤炭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煤层气产业,煤电化一体产业,形成了明显的新优势。在三产方面,要围绕资源型城市的优势产业做足现代服务业的文章,发展电子信息化产业,重点是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现代物流业,构建四通八达、联结国内外的交通网络,为产品走向世界,世界资源为我所用打造基础平台。三是在科学发展的新机遇中,选择新兴产业创造新优势。走科学发展之路并不是不要资源型产业,人类依靠自然资源生存和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要走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路子。这种新型工业化不仅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而且还会使一大批新兴产业应运而生,比如健康产业、环保产业、安全产业、新能源产业等等。
(三)增长点由单极变为多极。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增长,主要靠资源型支柱产业。但是在市场经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这样的产业很难保证又好又快地平稳发展。因为这种单纯依靠资源的支柱产业,应对市场波动乃至市场风险的能力非常脆弱。所以在转型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打造多元化的增长极。一是通过发展接续产业打造新的增长极。这里说的接续产业有两个方面:一是和资源产业相关联的新产业。如有的城市在煤炭产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煤化工、电力、冶金等产业。这些借助资源型传统产业优势而形成的新的产业,改变了过去单一的产业结构,形成了资源型城市的新的增长极。另一方面是资源产业的革命性变革所产生的完全新型的资源产业。如煤和石油等传统能源,它们的革命性变革所产生的是非化石能源,如氢能、核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型清洁能源。二是通过发展替代产业,打造新的增长极。所谓替代产业,就是和原有的资源传统产业不相关联的新产业。实际上,德国的鲁尔、法国的洛林等国际上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都是走的这条路。我国的资源型城市转型也应该重视培育发展摆脱资源依赖的新型产业,使经济增长由单极变为多极。三是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开发利用中,打造新的增长极。一些有条件的资源型城市也可以充分发挥沿海、沿江等区位优势,彻底摆脱资源型城市的传统发展思路,走大开放、大开发的新型工业化之路,构建全新的现代化产业格局,创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四)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调控作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我国资源型城市获得了充分的发展权。但是从实践中看,市场经济的“无形之手”使得资源型城市很难放弃繁荣时期资源开发所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而转型,这也是所谓世界资源型城市所共同患有的“荷兰病”。所以,要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必须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调控作用。一是要通过科学规划引导资源型城市转型。科学规划是城市转型的方向,有了正确的方向,转型才不会走弯路、走错路。二是要通过政策扶植资源型城市转型。就我国的情况而言,大部分资源型城市都属于地级以下城市,基本上没有权力出台支持城市转型的政策。因此通过政策扶植资源型城市转型,更多的要靠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出台具有普惠性的产业、财政、税收和土地等领域的综合性、连续性政策,这样才能调动起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积极性。三是要通过机制督促资源型城市转型。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都不是仅仅依靠正确的决策能够解决的,而是必须建立科学的机制。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国家层面的资源开发补偿机制、衰退产业援助机制以及接续产业、替代产业的支持机制;另一方面要把推动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工作纳入资源型城市各级领导班子的考核内容,通过机制来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
(项目负责人、执笔人:刘学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