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中国概况 >> 中国经济 >> 新中国经济成就
新中国60年报告: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重大比例日趋协调
发布时间: 2009-09-24    作者:    来源:中国政府网 2009-09-24
  字体:(     ) 关闭窗口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年,是国民经济结构不断充实调整优化升级的60年。60年来,我国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分配结构以及城乡和区域结构在不断调整中实现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产业结构以农为主、所有制结构单一、分配绝对平均主义、城乡分割等不合理状况得到了根本性调整,国民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大大增强,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历史性变迁。

   目录:

   一、产业结构基本实现了由以农业为主向一产、二产和三产协同发展的转变

  二、农业内部结构实现了由以粮为纲的单一结构向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的转变

  三、工业结构实现了从门类简单到齐全,从以轻工业为主到轻重工业共同发展转变,从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导向劳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共同发展的转变

  四、服务业结构基本实现由以传统服务业为主到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共同发展相互促进转变

  五、分配结构实现了从绝对平均主义到以按劳分配为主、资本和技术等收入为辅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转变

  六、所有制结构实现了从单一公有制经济到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历史性转变

  七、城乡结构实现了从城乡分割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转变

  八、区域结构实现了从低水平不协调到各具优势、协调发展转变

    一、产业结构基本实现了由以农业为主向一产、二产和三产协同发展的转变

  建国初期,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工业素质不高、服务发展滞后。在整个产业构成中,农业居主导地位。1952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1.0%,第二产业增加值占20.8%。第三产业增加值占28.2%。第一产业劳动力所占比重为83.5%,第二产业劳动力所占比重为7.4%,第三产业劳动力所占比重为9.1%。我国经济结构基本上处于以农业为主的阶段。

  60年来,党中央一直十分重视三次产业协调发展问题,在不放松农业基础的同时,大力促进工业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从重视调整农、轻、重比例关系,到大力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三次产业结构不断向优化升级的方向发展。1952-2008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51.0%持续下降至11.3%,下降了39.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8%逐步升至48.6%,上升了27.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8.2%升至40.1%,上升了11.9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协同发展的基本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与此同时,就业结构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建国初期确立的“重点发展重工业”的战略、“农产品统购统销”政策、城乡人口隔离的户籍制度,既造成了大量就业人口束缚于农业和农村,也造成了阻碍劳动者在企业、行业、产业和区域之间转移的藩篱。改革开放以后,乡镇工业快速发展、劳动力市场逐步建立和完善、用工制度和工资制度改革、加上政府推出的各式各样的扶持和扩大就业的工程,促进了就业结构的大调整。80%以上人口从事农业的局面有了很大的改观,相当比例的人口转而从事工业和服务业。1952-2008年,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由83.5%下降至39.6%,下降了44.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所占比重由7.4%升至27.2%,上升了19.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所占比重由9.1%升至为33.2%,上升了24.1个百分点。

图1 1952-2008年我国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二、农业内部结构实现了由以粮为纲的单一结构向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的转变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