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中国概况 >> 中国经济 >> 产业经济
中国工业
发布时间: 2009-10-20    作者:    来源:中国政府网 2009-09-24
  字体:(     ) 关闭窗口

从一穷二白到现代工业体系的跨越

  伴随着共和国前进的脚步,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新中国工业走过了不平凡的60年。60年来,新中国在几乎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有相当规模和较高技术水平的现代工业体系,实现了由工业化起步阶段到工业化初级阶段、再到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历史大跨越,推动我国从一个物资极度匮乏、产业百废待兴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引擎、全球的制造基地。新中国工业为我国经济的繁荣、人民生活的富裕安康,以及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60年工业的风雨历程

  60年前的旧中国,工业是极为落后的。不仅产品产量低,而且工业部门残缺不全,只有采矿业、纺织业和简单的加工业,许多工业产品不能自己生产,完全依赖进口。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集中有限的资源,重点投向工业部门,一大批工业项目的开工建设拉开了中国工业化的序幕。从此,新中国工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波浪前行。按照历史的顺序及特点,新中国工业大体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949年-1957年,国民经济恢复和“一五”时期。这期间,是中国历史上经济发展比较快的时期。一方面,仅用三年的时间,就奇迹般地在战争废墟上恢复了国民经济,工业生产迅速增长。1949-1952年,工业总产值由140亿元增加到343亿元,同比增长1.45倍,年均增长34.8%。同时,在整个“一五”期间,我国工业生产取得了巨大成就。其中最突出的标志,是新中国接受了苏联和东欧国家的资金、技术和设备援助,建设了以“156项”为核心的近千个工业项目。在这些骨干项目的带动下,工业快速建立起来。“一五”期间,我国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9.8%,农业年均增长3.8%。工业生产增长明显快于农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工业的比重由1952年的43.1%,提高到1957年的56.7%,上升13.6个百分点。这些项目的建成投产,建立了一系列新的工业部门,在中国大地上史无前例地形成了独立自主的工业体系雏形,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第二阶段为1958年-1965年,“大跃进”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由于建国后国民经济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完成,主观主义、急于求成的情绪蔓延滋长起来,指导思想上出现“左”的倾向,提出了“以钢为纲”、“赶英超美”的口号,导致重大比例关系严重失调,工业生产难以持续发展。1958-1960年,工业增加值3年增长1.1倍,随后大幅度下降,1961年比1960年下降39%,1962年又比1961年下降13.3%。1958-1962年5年间平均每年仅增长2.7%。1961年我国被迫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发展进行三年的综合治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得到了较好的恢复。工业增长速度明显加快,1963-1965年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1.4%,比“二五”期间高18.7个百分点。

  第三阶段为1966年-1978年,工业经济大起大落时期。1966-1976年是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时期,工业经济大起大落。1967年全国工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15.1%;1968年又比1967年下降8.2%;1969年、1970年增速在30%以上,1976年又下降3.1%。1976年粉碎“四人帮”,结束了十年内乱,中国历史出现了转机。但由于党的指导思想出现失误,从1976年10月至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两年间,国民经济还未完全走向正轨。

  新中国成立的最初28年,尽管有十年动乱的严重干扰,工业建设及经济发展遭到重大损失,但在部分老一辈革命家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工业经济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中国在几乎一片废墟上,成功地构造了相对独立、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工业化进程由起步阶段进入了工业化的初级阶段,为后一个30年的大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第四阶段为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工业经济进入腾飞期。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工业经济从此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工业经济获得空前发展。2008年全部工业增加值达129112亿元,比1978增长25.4倍(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11.5%;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以下同)实现利润27155亿元,固定资产原值198739亿元,分别是1978年的45倍和57倍。制造业大国地位初步确立,2007年中国在全球制造业排行榜上与日本并列第二(美国经济咨询公司统计)。工业生产能力大幅提高。我国在能源、冶金、化工、建材、机械设备、电子通讯设备制造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及各种消费品等工业主要领域,已形成了庞大的生产能力。一个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门类比较齐全的、独立的工业体系已经建立起来。工业主导地位显著增强,实现了工业化初级阶段到工业化中级阶段的历史大跨越。

60年工业的灿烂辉煌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