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中国概况 >> 中国社会 >> 新中国社会发展成就
环境生态:探索中国特色环境保护之路
发布时间: 2009-10-13    作者:冯永锋 张蕾    来源:光明日报 2009-09-14
  字体:(     ) 关闭窗口

 “污染治理”向“休养生息”升级

  环保在我国是一项年轻的事业。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环保意识的 增强,是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而逐渐增强的。从期盼“烟囱林立”的工业化,到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几十年间,我国经历了环保理念上的重大转变。

  2008年初,胡锦涛总书记在安徽视察淮河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要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恢复生机,极大地统一了人们的思想认识,使“休养生息”从政策措施上升到了治理江河湖泊的指导思想。

  全国各地按照休养生息的指导思想,调整优化治污思路。江苏省在太湖流域污染治理中拓宽工作视野,积极推行“河长制”和“片长制”,沟通水系,拓浚河道,整修河岸,清除淤泥,建设景观带。云南省及时调整滇池治理思路,通过截污治污、整治河道、控制面源、修复生态、动力换水等综合措施,积极推进滇池流域的环境整治。各地在严格环境准入的同时,利用“倒逼机制”调整产业结构。2008年,辽宁省在治理辽河污染中,对全省417家造纸企业全部实施了停产治理,取缔了267家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造纸企业。经过长期的努力,2009年上半年我国环境质量总体稳定,部分环境质量指标有所好转。其中,七大水系Ⅰ~Ⅲ类水质比例提高6.3个百分点,全国地表水国控断面高锰酸盐指数平均浓度比去年同期下降14%。

  空气环境也在“休养生息”。根据环保部的统计资料,与2000年相比,2008年全国城市空气中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和二氧化氮年均浓度分别下降28.5%、33.3%和31.5%,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以上标准的城市比例由35.6%提高到76.8%,增长了41个百分点。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基本形成,地级以上城市共建成911套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配备主要环境监测仪器设备4.5万台(套),648个环境监察机构通过了标准化建设验收,3000多家重点企业安装了在线自动监控设备。沙尘暴监测网络初步建成,基本实现沙尘暴实时预报。2008年,我国成功发射了两颗环境与灾害监测卫星,为大区域高精度开展大气环境监测奠定了基础。

吉县管头山“三北”防护林工程 山西省临汾市林业局提供 

“自然生态保护”能力日益壮大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