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中国概况 >> 中国文化 >> 教育事业
三十年教育改革发展及其启示
发布时间: 2009-06-26    作者:杨银付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09-02-09
  字体:(     ) 关闭窗口

  光阴荏苒,改革开放转瞬已30年。这3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教育事业发展最快的时期。我国小学净入学率从1978年的94.0%提高到2007年的99.5%,增加5.5个百分点;初中阶段毛入学率从1990年的66.7%提高到2007年的98%,增加21.3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从1990年的26.0%提高到2007年的66.0%,提高40个百分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1990年的3.4%提高到2007年的23%,提高19.6个百分点。我国教育经费占世界教育经费的比例不到3%,却支撑了这样庞大的教育体系和受教育人口,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成就。30年的教育改革发展大抵可分为五个阶段:

  一、拨乱反正,重新确立教育在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阶段(1978-1985

  这一时期最重要的社会历史背景,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与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与之相适应,对教育的认识也由“无产阶级政治斗争的工具”发展到全面看待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教育在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得以重新确立。

  一定程度上说,国家的改革开放始自教育领域,1977年邓小平同志恢复工作后自告奋勇抓教育和科技,首先选择以推翻“两个估计”为拨乱反正和解放思想的突破口。1978年恢复高考,并恢复向外派遣留学生。学校教育迅速摆脱混乱局面,走上了正常的轨道。

  19785月开始的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和1978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极大地解放了教育界。一场关于“教育本质与职能”的讨论拉开序幕。这场讨论或论争一直持续到上世纪90年代,产生了重大影响,其最重要的影响就是逐步促成了“教育既服务上层建筑,又服务生产力”、“教育既促进社会发展,又促进人的发展”这些基本共识。

  随着邓小平同志作为第二代领导核心地位的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括邓小平教育理论也逐步丰富和完善。作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始终从社会主义的战略全局和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高度,重视教育在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作用,反复动员全党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倡导尊师重教,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教育发展和改革纳入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设计之中。19829月,党的十二大首次将教育确定成为今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点之一。此后的历届党代表大会,无不强调教育的重要性,直至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二、实行九年义务教育,调整中等职业教育,改革教育体制阶段(1985-1993

  这一时期最重要的社会历史背景,是上世纪80年代的改革大潮。随着《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的出台,《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并成为指导这一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献。

  1985年的《决定》明确指出,就整个教育而言,最大的弊端,乃是在于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僵化模式。对此,《决定》明确提出了“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的指导思想,指出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从教育体制入手,有系统地进行改革。

  在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上,《决定》首次提出了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历史性任务,认为这是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基础一环。明确要求调整中等教育结构,把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放在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位置。《决定》同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选择。一是增加政府教育投入,明确提出“在今后一定时期内,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教育拨款的增长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二是坚持分类指导。三是坚持体制与机制改革,例如基础教育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体制,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调动了地方的积极性;职业教育领域,提出要改革劳动人事制度,实行“先培训、后就业”的原则;高等教育领域,则明确要求改革高等学校的招生计划和毕业生分配制度,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四是组织保障,成立国家教育委员会,统筹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改革。

回顾23年前的《决定》,亮点有许多,而其最重要的亮点乃在于其精神:深入调研,找准问题,对问题讲深讲透,特别是指出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僵化模式是教育工作中的最大弊端;解放思想,强调改革;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实事求是。而《决定》简洁、直接的文风,亦为人们所称道,从另外一种意义上说,也是改革勇气的体现。

   三、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深化改革阶段(1993-1999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