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中国概况 >> 中国外交 >>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发布时间: 2009-09-03    作者:    来源:中国政府网 2005-12-22
  字体:(     ) 关闭窗口

三、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

  中国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把发展的基点放在立足本国实际上,同时坚持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努力实现更为均衡的发展。

  中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主要表现在不发达的经济同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矛盾,表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较大的矛盾。历史经验表明,解决中国的发展问题,从根本上要靠中国自己。这既是对中国人民负责,也是对世界人民负责,是保证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一条重要原则。中国不把问题和矛盾转嫁给别国,更不通过掠夺别国来发展自己。

  中国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有许多优势和条件:有可以支撑经济更大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有日益增长的巨大市场需求和较高的国民储蓄率,有丰富的和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劳动力资源,有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策保障,有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

  为做到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中国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坚持观念创新和体制创新。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中国能够通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锐意进取,调动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中国将坚定不移地推进各方面改革,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加大改革力度,着重推进体制创新,争取在一些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上取得突破。通过改革,中国将进一步提高国民经济市场化程度,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形成一整套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

  ——立足开拓国内市场和增加国内需求。扩大内需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人民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升级的发展阶段,在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扩大进口、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继续作出贡献的同时,巨大的国内需求和广阔的国内市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这就决定了中国的发展应当而且有可能实现以国内需求为主。中国保持固定资产投资以合理的规模和速度增长,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中国通过实行正确的收入分配政策和消费政策,更多地依靠国内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近年来,国内投资和消费需求均呈较快增长态势。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中国把转变增长方式作为战略重点,努力使经济增长建立在提高人口素质、高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注重质量效益的基础上。中国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结构调整对增长方式转变的作用。中国大力发展节约型经济、循环经济、环保型经济,努力形成集约发展、清洁发展的国民经济体系。

  ——加快科技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中国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提出了未来15年科技发展的目标任务。中国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通过科技体制改革,多渠道增加科技投入,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力争到2020年科技研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由2004年的1.44%增长到2.5%左右。

  ——大力开发人力资源。中国努力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加快教育结构调整,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重点加强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使教育事业有一个大发展,努力造就高素质劳动者和各方面的专门人才。从2006年到2010年,中等职业学校将为社会输送2500万名毕业生,高等职业院校将为社会输送1100万名毕业生。到2020年,中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将达到40%左右。同时,中国将积极引进海外各类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进一步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机制和社会氛围,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历史经验表明,要实现世界经济平衡有序发展,国际社会必须处理好能源问题。中国正在通过同世界各国的能源对话与合作,共同维护世界能源的安全和稳定。中国把节约能源资源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以节约使用能源资源和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尽可能小的能源资源消耗,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中国坚持立足国内的方针,不断增加国内能源供给。中国既是能源消费大国,又是能源生产大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能源的自给率始终在90%以上。中国能源供应的潜力仍然很大,煤炭现有探明储量占地质储量的比例很低,发现新油气田仍有可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前景广阔。同时,中国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不断加大保护生态环境力度,逐步改善生态环境,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中国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从源头防治污染和保护环境;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以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为重点,强化对自然资源的生态保护。

  中国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积极发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中国认真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不断完善涉外经营管理体制和政策,创造公平和可预见的法制环境;进一步开放市场,优化投资和贸易环境,改善贸易结构,提高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度、便利程度,创造更加良好的投资环境;鼓励企业到境外投资,与所在国的企业共同发展。对外开放对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通过引进外资,弥补了自身发展资金的不足;通过充分利用国际市场,促进了国内产业的发展;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及管理经验,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通过积极开展对外交往,与世界共同分享人类文明成果,提高了人力资源的素质。

四、实现与各国的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