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东莞:首创无人值守“永不关闭的图书馆”
作者:吴春燕、张景华 通讯员 杜燕翔    发布时间:2009/12/09    来源:光明日报
  字体:(     ) 关闭窗口

  新世纪初,东莞市委、市政府提出实施新的文化战略,以东莞图书馆新馆建设为契机,全面铺开图书馆之城建设,着力构建城市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确保市民享受普遍均等、方便快捷的图书馆服务,促进市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保障和基本文化需求的满足。

  在构建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的实践中,东莞大力推行总分馆制,因地制宜采用技术突破、业务统筹优先的策略,进行区域图书馆集群管理,按照总馆—分馆—服务站的形式向基层延伸图书馆服务。目前,以东莞图书馆为总馆,已建成46个分馆、102个图书流动车服务站和123个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实现了在空间上覆盖全市32个镇街的体系化服务。在图书流动车与总馆、分馆构成动静结合的城市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同时,东莞图书馆首创无人值守“永不关闭的图书馆”,推出自助图书馆和图书馆ATM,实现了每天24小时全天候服务。在东莞,总馆、镇街分馆、村(社区)分馆、图书流动车服务站、图书馆ATM共同构成了空间覆盖全市、时间全天候的图书馆公共服务网络,形成了新时期公共图书馆全面创新服务的新形态。

  图书馆自助服务是东莞市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补充。图书馆自助服务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实体空间的,人们可以入内自由阅读书报、自助借还图书的自助图书馆;一种是机器式的,可以自动将所借图书送出、将所还图书上架的图书馆ATM(也称图书自助服务站)。

  2005年新馆开馆时,东莞推出了全国首个无人值守的自助图书馆。自助图书馆设于东莞图书馆南门外侧,服务时间不受主馆开放时间限制,凭总分馆有效读者证就可开启自助图书馆的大门。自助图书馆藏书万余册,配有阅览桌椅、报纸、空调、自助借还书机等设施设备,在主馆闭馆期间提供自助借还和阅览服务。现在,读者不再为到图书馆“吃闭门羹”而烦恼了,无论来早了主馆没开馆或来晚了主馆已闭馆,都会来自助图书馆坐坐,自主借还图书。自助图书馆开馆已4年多,平均年接待读者6.3万人次,年图书借还量6.8万册次,相当于东莞图书馆年总借还量的3%。

  2007年12月,东莞又推出了国内第一台图书自助借还设备——图书馆ATM。图书馆ATM外形像一个书柜,可灵活设置在城市任何需要的地方,凭总分馆读者证就可在该设备上借还图书。图书馆ATM利用了智能机械手精准定位和抓取技术,灵活地将所借图书送出,将所还图书上架,较好地减少人工干预,提高了图书流通利用率,这在设备远离图书馆、走进市民中间的应用环境中更能显示其技术优势。东莞市委、市政府对此文化创新项目给予极大支持,制定了“先试点、后铺开”的推广应用方案。2008年在东莞推出了5台图书馆ATM,分别设于广场、社区、医院等场所。如今,平均每台设备日借还书量为50余册次,设于东莞一住宅小区的图书馆ATM上岗第一天图书借还量便达257册次。

  自助图书馆、图书馆ATM运用现代科技力量创新图书馆服务载体和手段,延长图书馆服务时间,延伸图书馆服务空间,真正实现图书馆“365天天天开馆,24小时时时开放”的服务形态,现已被国家文化部选为“国家文化创新工程”扶持项目,东莞城市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因此得到不断完善。2007年12月,美国图书馆协会主席Roy博士专程到东莞图书馆考察,将这种自助服务称为“永不关闭的图书馆”。2008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向东莞图书馆颁发了“国际创新奖”。

    1. 当代中国城市化与文化体制适应性问题解析
    2. 毛泽东的文化选择及其对中国文化方向的影响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