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返回首页
学科建设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作者:    发布时间:2009/09/12    来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网站
  字体:(     ) 关闭窗口

  机构概况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成立于20005月,由原中南财经大学经济研究所、经济学系和国民经济管理系合并重组而成。现有教职员工77人,其中教授25人(含博士生导师17人),副教授16人,有中高级职称的管理、教辅人员1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职工44人;有16人曾经或正在国外学习、进修或从事合作研究。

  学院主要从事理论经济学的教学与科研活动。教学科研机构包括经济学系、国际经济学系2个系,设有6个教研室和经济史研究中心、生态文明与可持续经济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所、港澳台经济研究所等中心研究所。经济史研究所的研究课题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的研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学院科研力量在全国高校研究机构中具有整体实力优势,开拓了一批在国内学术界居领先地位的研究方向,取得了一批在国内、国际学术界形成重大影响的学术成果。从1990年到2007年间,学院获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其中著作60余部,教材40余部,在国际学术刊物和境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2篇,在国内公开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800余篇,其中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权威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通过有关部门鉴定的科研成果40余项,7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及省部级奖励,70余篇学术论文入选国际学术研讨会及国家级学术会议。学院先后承担及完成了包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和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在内的各类课题共有80多项,其中国际合作课题和省部级以上课题50余项,各类课题经费总计260多万元,人均3万多元。

  改革开放以来,学院教师广泛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先后派出20余名教师赴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十几个国家访问、讲学和进修。此外,学院还与国外多所大学建立了长期的学术研究合作。

  著名学者

  苏少之,男,1948年生,湖北应城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经济史研究所所长。1978--1982年原湖北财经学院政治系(本科,哲学学士),1985年—1988年在职职攻读中国经济史(研究生,经济学硕士),1982年至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经济史专业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社会兼职有中国经济史学会理事,湖北省经济史学会副会长。

  科研成果

  长期从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的教学与研究。在80年代末逐渐形成个人研究方向—“中国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村问题研究”等。发表多篇专题论文,主要包括:《对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的系统反思》,《论土地改革后我国农村两极分化问题》,《1950-1952年我国农业集体化模式的选择》,《论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的历史地位》,《关于"五反"运动几个问题的研究》,《"一化"滞后、"三改"超前原因简析》,《土地改革后农村阶级结构变化总趋势分析》,《从新民主主义制度到传统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等;专著包括:《毛泽东的经济思想》(主要作者之一)获武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一等奖,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系列论文,2001年获湖北省(1984-1988年)社会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加强对新中国经济史的总体研究。主要成果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第五卷(1985-1991)》,《中国现代化的历程》(副主编);相关论文有:《1949-1978年中国城市化研究》,《50-70年代中国沿海与内地经济布局的演变》等。参加赵德馨教授主编的《中国经济通史》,撰写其中第10卷(上)(1949-1978)。在研课题: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土地改革后新富农问题研究》,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



    相关链接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网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