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返回首页
资讯要闻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第35届博士生论坛举办
作者:    发布时间:2014/03/28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字体:(     ) 关闭窗口

  2014321上午10时,由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主办、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会承办的第35届博士生论坛——“从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八届三中全会”之优秀学术论文报告会在人文楼八楼会议室如期举行。本届论坛自去年11月下旬发出征文通知以来,得到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的积极响应,最终征得30余篇学术论文,涉及全面深化改革的许多方面。经过学院有关专家教授的严格评审,最终确定其中的6篇论文入选本届论坛征文的优秀论文名单。此次优秀论文报告会即是本届博士生论坛的重要一环,由马克思主义研究生会李佳裔主持。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张旭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新教授、郑吉伟教授应邀出席并担任点评教师,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硕士生近40人参加。

  首先,由张旭教授致辞。他指出,论坛自1996年开办以来已经走过了近20年的路程,较好地发挥了学术平台的作用,形式也有了很大的改变,但同时也存在着学术交流过于程式化、缺乏思想交锋等不足。他希望以后可以有更多的老师和学生参与进来,并鼓励各位同学积极发表观点,在交流和争锋中迸发思想光芒。随后由三位教授向获奖同学颁发荣誉证书。

  颁奖之后即进入优秀论文报告会环节。六位获奖同学先后对自己的获奖论文进行详细阐述,由教师现场点评。马克思主义学院2012级博士生王玉瑾的《对党史文化当代价值及其建设问题的思考》一文对党史文化的内涵、当代价值和建设路径进行了探讨;2013级博士生孙海洋的《作为范式的“结合”何以可能——邓小平改革思想的方法论省思》一文阐述了对“范式”结合的现象学审视及其时代价值等。张旭教授在点评两篇文章时指出,作者都有明显的创新意识和问题意识,表现出了对学术探讨的主动性,但仍要注意“搞清楚理论研究和理论宣传的关系”,党史文化研究要注意层次性和全面性;张新教授指出“结合”是一种多元化的概念,要深刻研究“结合”是否真正可以成为一种“范式”。

  马克思主义学院2012级博士生张苗苗阐述了其《公平正义视野下的生态文明——关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理论思考》一文的主要观点,论证了公正视野下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困境与解决思路;2013级博士生蒋成贵介绍了其《主流政治文化在当代大学生中的传播策略探讨》一文,指出要结合当代大学生特点创新传播主体,更新主流政治文化。张新教授在点评中指出,作者对当今社会问题存在着强烈的使命感,且都有学术创新意识,张新教授还与大家探讨了学术写作的方法问题,其中包括要高度重视文章的论域选择、主题选定等问题。

  马克思主义学院2013级博士生钱秋月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力体系分析》一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改革的动力问题;2013级硕士生崔春晖的《以家庭为依托的当代中国农业的发展》则聚焦中国当下的农村、农民、农业的发展问题。郑吉伟教授在点评中肯定了两位同学的努力,但也谈到两篇论文的选题都过于宏大,不利于主旨的把握,而做学问则要尽可能地“小题大做”,才能做出好学问来。

  最后,由学院研究生会主席陈晓杰进行总结发言。他首先对指导和支持本届论坛的各位老师表示感谢,同时希望论坛能吸引更多的老师和同学参与,真正达到提升研究生学术素养和学术水平的目的。

  “博士生论坛”,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学术活动之传统、特色和优势品牌之一,在校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论坛”的宗旨,是通过对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发展研究之学术前沿问题的深入探讨,推动研究生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发现并关注现实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展开学术性的讨论,以提高研究生的政治素养、理论水平、学术意识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多年来,“论坛”以开放性的学术视野、前沿性的学术探讨成为优秀研究生的高端学术交流平台。“论坛”从1996年开始创设以来,迄今已成功举办了34届。“论坛”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主办,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会承办,主要面向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博士生、硕士生,同时亦向我校相关院系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开放。

  

    相关链接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网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