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地方史/志 >> 台湾及两岸合作交流
中共解决台湾问题战略思想研究述评
发布时间: 2009-09-15    作者:叶张瑜    来源:国史网 2009-09-06
  字体:(     ) 关闭窗口

  研究成就及存在的问题

  (一)取得的主要成就

  综观近年来学术界对台湾问题的研究,可谓成果丰富。学术界以史为鉴, 围绕中共解决台湾问题的战略思想这一主题,以自己的研究专长,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各自的观点,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这对于拓展台湾问题的研究领域,推动该学科研究的深入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第一,研究问题不断增多,研究领域不断扩大。学术研究逐渐打破狭隘的框架,关注对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问题的探索,这是本领域的新发展。而且,学术界越来越注重从整体上把握对台湾问题的研究,注意发挥唯物史观理论与方法的运用。

  第二,从研究结构上看,学者们不但重视从宏观整体分析,也着重微观问题的研究。学者们有的从整体上探讨了台湾问题的发展,有的则分析具体问题。无论是从宏观上还是从微观上的探讨,都对推动台湾问题的深入研究有积极的意义。

  第三,跨学科、多学科的研究方法的采用,推动了学术研究的发展。学术界借助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综合研究的方法,以及多层次的角度研究台湾问题,通过对具体时期、具体事件、具体问题的考察,取得了对台湾问题研究的更深入进展。

  (二) 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学术界对台湾问题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

  第一,研究过程中,还存在着理论上比较薄弱、研究方法不够丰富的地方。要推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必须进一步加强理论深度,特别是在材料的运用、研究的方法等上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第二,研究问题的范围存在不均衡的现象,研究范围有待进一步扩大。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在专题研究上,也存在不平衡的现象。

  第三,尽管学术界在台湾问题的研究中取得了许多探索性的成果,但在许多重要问题上研究的深入性上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比如,许多研究成果都呈现出时事性强的特点,多是介绍史实性质的,理论分析不够;当然,这其中有客观因素,因为有关的台湾问题的研究课题,是具有明显现实性的政策研究课题,由于台湾内外环境和岛内政局发展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在研究过程中不论在理论上或是在实践上,确实存在较大难度

  (作者为《当代中国史研究》编辑部副编审)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北京市台湾事务办公室、北京市台湾经济研究中心编《台湾问题重要文献资料汇编(1978.12-1996.12)》,红旗出版社1997年版。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研究局编《台湾问题文献资料选编》,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中共中央党校、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编《中共三代领导人谈台湾问题》,内部学习资料,20019月。

  []王长鱼:《一国两制与台湾》,华文出版社1996年版。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一国两制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

  []张同新、何仲山主编《“一国两制”与海峡两岸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许世铨主编、全国台湾研究会编《两岸关系研究报告2001年》九州图书出版社2003年版;《两岸关系研究报告2002年》九州出版社2004年版;《两岸关系研究报告2004-2005年》九州出版社2006年版。

  []姜殿铭主编《台湾一九九一》(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2年版);《台湾一九九二》(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版);《台湾一九九三》(中国友谊出版社1994年版);《台湾一九九四》(北京出版社1995年版);《台湾一九九五》(九州出版社1996年版);《台湾一九九六》(九州图书出版社1997年版);《台湾一九九八》(九州图书出版社1999年版);《台湾一九九九》(九州出版社2000年版);《台湾二○○○》(九州出版社2001年版);《台湾二○○一》(九州出版社2002年版);《台湾二○○二》(九州出版社2003年版);《台湾二○○三》(许世铨主编,九州出版社2004年版);《台湾二○○四》(杨立宪、杨志坚主编,九州出版社2005年版);《台湾二○○五》(九州出版社2006年版)。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新闻局编《两岸关系与和平统一:1992-2001年重要谈话和文章选编》,九洲图书出版社1993~2001年版,九州出版社2002年版。

  []李永铭、毛磊、陈宗海:《台湾问题与统一之路》,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

  [11] 骏:《中共三代领导集体与祖国和平统一》,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2] 杰:《海峡两岸统一之路》,河南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13]中共中央党校编《台湾问题读本:试用本》,九洲出版社2001年版。

  [14]陆 闻:《台湾问题ABC》,五洲传播出版社2002年版。

  [15]潘叔明:《“一国两制”与台湾问题》,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6]陈松友:《从“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到“和平解放台湾”——五十年代中共对台政策的演变》,《党史纵横》2000年第7期。

  [17]李合敏:《毛泽东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战略思想述论》,《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

  [18]张春英:《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重大决策之研究》,《党的文献》2004年第2期。

  [19] 丽、罗斌:《邓小平对毛泽东解决台湾问题的思想的丰富与发展》,《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20]李松林:《“一国两制”构想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方案》,《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增刊。

  [21]杨立宪:《“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构想》,《统一论坛》2002年第3期。

  [22]史习培:《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在解决台湾问题上的继承与发展》,《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23]在一个中国的表述上经历了三次变化,90年代前后的表述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90年代中后期的表述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不容分割”;2001年表述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全不容分割”,即“新三句”。

  [24]张春英:《世纪之交中共在解决台湾问题上与时俱进的精神与实践》,《中共党史研究》2003年第5期。

  [25]欧晓明:《试论江泽民对“一国两制”方针解决台湾问题的创新和发展》,《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

  [26]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27]张植卿、张国铁:《新一代领导中央领导集体对我党解决台湾问题战略思想的发展和创新》,《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28]陈江玲:《解决台湾问题的新思维与新思路》,《岭南学刊》2006年第1期。

  [29]蒋孝山:《台湾政局演变与我们党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战略思考》,《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1

  [30]刘小云:《论党的三代领导人对台湾问题的方略》,《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31] 剑:《中共领导人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战略思想》,《协商论坛》2005年第10期。

  [32]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编《两岸对话与谈判重要文献选编》,九州出版社2004年版。

  [33]黄嘉树、刘杰:《两岸谈判研究》,九州出版社2003年版。

  [34]张久营:《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在台湾问题上的谈判思想初探》,《理论与改革》2003年第5期。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