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西藏特点”发展思路彰显威力
近日,9038件拉萨青稞啤酒装车陆续发往美国,这是拉萨青稞啤酒2009年接到的第二个美国大额订单。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外贸出口的大背景下,西藏消费品此次“强势出击”格外引人注目。
一看包装,这批啤酒就很有西藏风味——黄色的包装箱上印着色彩斑斓的唐卡。拉萨青稞啤酒的原料采用30%的西藏青稞和70%的澳麦麦芽,并针对美国消费者的口味改进了配方。
“特色”,在解释自己的产品逆市热销的原因时,拉萨啤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布次仁一再强调这两个字。
2008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参加西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把中央的方针政策同西藏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一年多来,这一战略思想已落实到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2009年,无论是对全国还是对西藏来说,都是经济发展非常困难的一年。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张庆黎认为,西藏要坚持在“特色”上做文章,在“特色”上下工夫,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真正把西藏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打造战略支撑点。
西藏加大了对农牧业、旅游业等特色产业的扶持力度。2009年,西藏投资8.3亿元用于产业发展,超过过去5年的总和;同时落实国家产业振兴贷款贴息和投资补助资金达1.1亿元,是“十五”以来中央投资用于扶持西藏产业发展力度最大的一年。
如今,打“特色”牌已是西藏经济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危中寻机,化危为机”的重要保障。林芝松茸、拉萨青稞啤酒、“5100”矿泉水等一批特色产品走出高原,打入国内外市场,成为应对金融危机的亮点。这再次证明,只有那些自主创新、富有特色的产品才能在风浪中经得起考验。
不久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西藏一年来的实践,为人们思考这一问题提供了颇有启发的范例。张庆黎说:“实现更好发展、更快发展、更大发展,关键是要突出战略重点,明确主攻方向,推进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这是2009年12月15日,西藏当雄县龙仁乡牧民童祝使用搅拌机打酥油茶。西藏当雄县龙仁乡位于海拔4000多米的藏北草原,生活在这里的889户、4605名牧民目前已告别了世代用来照明的酥油灯,实现了户户通电。2009年西藏加快实施农村“户户通电”工程,又有11万名农牧民告别用电难历史。新华社记者 觉果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