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汉藏关系是联盟关系,藏汉民族开始了交往史
藏汉两个民族正式交往史是从唐朝开始的,有唐一代,藏汉关系是联盟关系,旧唐书和新唐书里面有大量的史料记载。西藏当时称为蕃(读“博”),当时汉文史料把它记成“吐蕃”。
在这之前,也就是在公元七世纪之前,西藏高原有很多部落。到了松赞干布时期,统一了西藏高原的一些大部落,建立了一个部落联盟的吐蕃王朝。当时中原的唐王朝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对周边国家的影响非常大。当时周边的国家把唐朝天子称为“天可汗”,即真正的天子,统领天下。
在中国相当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原地区与周边民族地区往往以婚姻为纽带,加强联系,巩固政治的稳定。西藏公元641年唐太宗宗室女文成公主进藏,嫁给了松赞干布。她带去了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包括天文历法、五行经典、农业技术、医术、建造术、造纸术、雕刻术、酿酒术等等,还有农业技师、画师、建筑师等一大批匠人,极大地促进了西藏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到现在,在西藏还能看到、找到唐朝的文化、经济方面的一些遗存,比如木板雕刻藏文佛经,西藏农村的藏纸术、寺庙的建筑术等,甚至服饰上还能看到一些唐代的影子。

罗布林卡新宫壁画所绘文成公主入藏联姻图。
文成公主和更早些时候嫁到西藏的尼泊尔尺尊公主各带去了一尊佛像,松赞干布修建了两座寺庙供奉佛像。文成公主带去的12岁释迦牟尼佛等身像至今还供奉在拉萨最神圣的大昭寺。
西藏有文字以来最早的历史记载,首先就是藏汉民族的交流史。文成公主进藏后的100多年间,这种关系是非常密切。到了唐中宗,也就是公元700多年的时候,唐朝的金城公主又嫁到了西藏。
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进藏这段时间,吐蕃和唐朝之间一共进行了八次友好的联盟会谈,唐蕃往来使者191次。每会盟一次,长安和拉萨各竖立一块碑,记载藏汉民族的友好交往史。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碑大多都找不到了。仅剩的一块是大昭寺门前的唐朝长庆年间立下的唐蕃会盟碑。该碑立于唐长庆三年(吐蕃彝泰九年),即公元823年2月14日。
汉藏在唐代友好的联盟关系,为西藏今后纳入中国版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