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地方史/志 >> 西藏
经营西藏六十二年的辉煌成就与历史经验
发布时间: 2012-10-22    作者:阴法唐    来源:国史参阅 2012-10-22
  字体:(     ) 关闭窗口

  195012,中共中央、毛泽东正式作出进军西藏的决策。至今已整整过去62年。作为进藏主力部队18军的一员、西藏军区的中高级指挥员和西藏自治区的主要领导,我两次进藏工作,在西藏工作27年有幸参与和见证了西藏革命、建设中的许多重大事件和发生在西藏高原上的历史变迁。

  革命和建设的辉煌成就

  62年来,西藏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创了西藏从分裂走向统一、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专制走向民主、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贫穷走向富裕的光辉历程,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实现了社会制度的历史性变革,开辟了建设团结、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西藏的历史纪元。

  1.驱逐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维护了国家的主权与领土的完整

  解决西藏问题的首要目标就是驱逐一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在《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简称《十七条协议》)中,这一原则列为第一条。西藏和平解放后,人民解放军依照协议规定,陆续和平进驻拉萨和其他国防要地,1952210成立了西藏军区。以后,通过谈 判方式,取缔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西藏享有的各种特权,摘掉了西藏半殖民地的帽子。

  2.实现了中央在西藏行使管辖权等方面的完全统一

  西藏和平解放,改变了近代以来西藏地方政府在帝国主义调唆下对中央政府时断时续的离心倾向甚至一度处于分离边缘的情况。根据《十七条协议》第14条规定,中央采取积极稳妥的步骤,收回了西藏地方政府的非法外交权。中央人民政府对西藏能够进行正常的施政和管理。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政策得以在西藏逐步贯彻实行。

  3.建立并逐步巩固扩大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了西藏各族人民

  中国共产党在西藏开展统战工作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和平解放时期,西藏的社会性质决定了西藏上层人士仍起主导作用。为了维护与执行《十七条协议》,进藏解放军和地方工作人员争取团结了一大批上层爱国人士,使统一战线日益巩固、扩大。民主改革时期,我党坚决执行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和分化亲帝国主义分裂势力的政治路线,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建立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为推动西藏社会的发展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党进行拨乱反正,强调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确立和发展了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为推进西藏政治局势的稳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凝聚了强大的力量。

  统战人士在西藏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的还作出了重大贡献。如西藏最大贵族之一帕拉家的女儿、吉普家的夫人吉普·阿旺白母,她的三个哥哥都是西藏地方政府的高官。1959年西藏叛乱时,她的三个哥哥都是叛首和骨干,大哥是达赖喇嘛的副官长、贴身官员。三个哥哥叛逃后,从国外对她进行策反。阿旺白母依靠江孜分工委挫败了他们的阴谋,并从此成为我党坚定有力的工作者。

  群众工作是党的基本工作,在平叛改革前,进藏解放军和地方工作人员通过开荒生产、修桥修路、免费医疗、办学校、搞救济等工作,扩大党和军队的影响,使群众认定共产党、解放军确实是为西藏人民谋利益,毅然决然跟着共产党走。

  4.党的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贯彻落实;正常的宗教活动畅行,宗教秩序基本上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宗教政策,保障和维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和宗教团体的合法权益,保障公民的信仰自由权利等。政府尊重和保护各教派的传统宗教活动和习俗,依法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保护宗教文化古迹,拨巨额专款修复包括布达拉宫在内的知名寺庙和方便群众的宗教活动场所,尽量满足群众的宗教信仰需求。西藏各宗教团体自主地组织宗教活动,藏传佛教特有的活佛转世的传承方式得到充分尊重。

  5.依照宪法规定,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了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制度,政治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民主改革后,西藏废除封建农奴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从制度上确保了西藏人民平等参与管理国家事务以及自主管理本地区和本民族事务的权利。各族人民参政的规模不断扩大,参政意识逐渐增强。基层民主也蓬勃发展,特别是农牧民参政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目前西藏所有的乡村都开展了村民自治工作。在四级人大换届选举中,参选率不断提高,其中藏族和其他各少数民族占绝大多数。1959年成立的西藏政协也不断发展,保证西藏各阶层、各界人士都能参政议政,行使民主权利,帮助政府进行决策。民族区域自治在法制化的轨道上不断推进。已建立起以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为主体的地方性法规体系,为维护西藏各族人民权益,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

  6.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人才和栋梁

  西藏和平解放之初民族干部很少,为此,中共西藏工委和18军、西藏军区党委通过边工作边学习、举办训练班、建立藏族干部学校、送学内地等办法,培养了一大批少数民族干部。

  新时期进一步拓宽渠道,从多方面加强对民族干部的培养,在人才总量稳步增长的同时,综合素质也不断提高。截至2010年底,西藏等少数民族干部达到7.7万人,占70%以上,县乡两级中的民族干部更是达到了81.6%,形成了一支以藏族干部为主体、藏汉等干部结合、各民族干部团结奋斗的干部队伍。

  7.西藏社会跳跃式发展,实现社会制度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历史性跨越

  驱逐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摘掉了西藏半殖民地帽子;民主改革摧毁了封建农奴制度,经过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西藏社会制度的伟大跨越。

  以生产力大幅度提高为标志,西藏经济社会经历了几次跨越式发展。第一次是摧毁封建农奴制度的民主改革完成后,中央在西藏实行“稳定发展”方针,西藏出现了经济社会超常规的跨越式发展。第二次是在20世纪80年代前期,西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90年代以来,虽出现了“3·14”事件,但整体来说还是步入了第三次跨越,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发展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辉煌成就。

  8.西藏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大规模现代化经济建设在脆弱的基础上起步、发展并已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旧西藏的封建农奴制度严重地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平解放以来,中央政府制定了许多特殊优惠政策,并在财力、物力、人力上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据统计,1951年西藏地区生产总值仅有1.29亿元,2011年已达605.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196元;农牧民人均收入达4904元。农牧业现代化程度大幅提高。现代工业从无到有,已建立起一个包括能源、轻工、纺织、机械、采矿、建材、化工、制药、食品加工、民族手工业、藏医药等20多个门类、富有西藏特色的现代工业体系,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蓬勃兴起。已形成以水电为主,地热、风能、太阳能、沼气等多能互补的新兴能源体系;初步建立起以公路、铁路、航空、管道为主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立起以光缆、卫星、网络为骨干的现代通讯网络体系。旅游业持续快速增长,2011年接待游客869.76万人次,并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大 发展,成为西藏的支柱产业之一。

  9.社会事业大发展,社会实现全面进步,西藏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明显改善和提高

  经过60多年的发展,西藏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等各项事业突飞猛进。以安居乐业为突破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大幅增加,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已形成了涵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的现代民族教育体系,并在全国率先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2011年如期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各类科研、推广机构和专业科技人员数量迅猛壮大,藏学、高原生态、藏医药等学科研究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产生了一批有世界影响的学术成果。传统文化得到弘扬,藏语文得到广泛学习、使用和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迅速发展。在免费医疗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了农牧区医疗制度,以拉萨为中心辐射城乡的医疗卫生网基本建立,率先在全国实现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覆盖和农牧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西藏人民的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人均预期寿命延长,人口从下降到增长,藏族人口已达271.64万人,占90.48%。西藏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全面加强。自然保护区面积占34.5%,居全国之首。西藏初步走上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齐头并进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10.长期、复杂、艰苦的反分裂斗争成效显著,社会总体安定祥和

  近代以来,西藏一直是帝国主义和西方敌对势力侵略中国、牵制中国、遏制中国、分化中国的一颗棋子。达赖集团叛逃后,始终没有放弃“西藏独立”的主张,在西方敌对势力支持下,长期从事分裂国家的活动。和平解放以来,西藏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始终高举维护祖国统一、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旗帜,坚决反对分裂祖国的图谋,多次平息和制止了分裂主义集团制造的分裂和骚乱活动。对达赖集团打着民族、宗教旗号,变换各种花招和伪装所进行的渗透、颠覆、制造骚乱、挑起事端等阴谋活动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保持了社会局势稳定,取得了反分裂斗争的胜利。历经血与火的斗争考验,“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的道理日益深入人心,反分裂斗争的群众基础不断巩固。

  11.逐步建立起革命和建设事业坚强的领导力量和战斗堡垒;一支与西藏人民血肉相连、英勇顽强的驻藏部队屹立在雪域高原

  西藏解放前没有党的组织和党员。解放西藏的任务部署后,经中央批准,首先组建了中共西藏工作委员会,此后组建了昌都工作委员会、西北西藏工作委员会。各地区在1952年相继组建了分工委,若干年后建立了县委、区委。农村牧区等基层党支部则是民主改革后期才陆续建立的。62年来,从西藏工委到自治区党委,不断加强和健全各级党组织建设,实现了党的基层组织全覆盖。至2010年底,全区党员总数达到20.8万人,其中农牧民党员9.8万人。在西藏革命和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进藏、驻藏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战略决策和指示,模范地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纪律,为西藏的解放及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 贡献。

  历史经验和启示

  1.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在西藏的集中统一领导

  西藏解放前是政教合一僧侣贵族专政的封建农奴制社会,政权、神权统治反动、黑暗、残酷、野蛮。偶然出现的反抗力量,因没有革命党——共产党的领导,都以失败而告终。中国共产党不但较早地认识到西藏民族工作特别是宗教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而且在全国取得了执政地位后,也适时地制定出治藏方略和解决西藏问题的具体方针政策。要领导西藏革命和建设,第一步要先进去,第二步要站住脚,第三步要站稳,最后是扎根。解放昌都与和平解放全西藏,中国共产党和解放军就进入了西藏,处理“人民会议”事件后就站住了脚,康藏、青藏公路通车就站稳了脚,平叛改革后就在西藏扎下了根。中国共产党在西藏实施有效领导,要求党的组织必须有三方面突出特点:首先,要坚决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其次,对下强调集中统一领导。第三,必须要有坚实的执政之基。

  2.必须有一套符合西藏实际的行之有效的方针政策

  “靠政策走路,靠政策吃饭”,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西藏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之一。解决西藏问题需要有适合的政策。如在前16年,立足于“和”的方式解决西藏问题,不仅和平解放西藏,还试图进行和平改革且对未叛地区和未叛农奴主进行了和平改革、和平处理一切问题;“进军西藏,不吃地方”;“一面进军,一面修路”;“生产与筑路并重”;在西藏一切工作都要“慎重稳进”;以开展反帝爱国的上层统战工作为中心,相应地进行影响群众工作;实行“六年不改”,又借西藏反动上层发动全面叛乱而边平叛边改革;不急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而先实行稳定发展等一系列方针政策。由于政策正确,使得党在西藏没有任何革命基础的情况下,把西藏人民争取过来,顺利地完成了平叛和民主改革,彻底摧毁了封建农奴制度,成立了自治区,实现了民族区域自治。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党制定出适应西藏经济发展和社会局势稳定的方针政策,使西藏保持了社会的基本稳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党进一步加大了对西藏的支持力度,制订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做出了全国支援西藏的重大决策,从集中统一于中央到同时发挥省市、国家有关部门和中央企业的积极性,分片分户支援。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又及时调整西藏工作的政策和策略,为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描绘新的宏伟蓝图,推动西藏向着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迅速迈进。

  3.要正确认识和理解在西藏进行一切工作必须坚持“慎重稳进”的方针

  “慎重稳进”方针是党治藏方略中的一个突出亮点。西藏和平解放后,党要站稳脚跟,确保《十七条协议》实现,不同反动顽固势力进行斗争是不可能的,但这种斗争,不能简单从事,必须既坚决又慎重。在《十七条协议》签订的当天,毛泽东就强调指出“一切工作必须慎重稳进”。邓小平也指出,西藏工作的基本方针应紧紧抓住一个“稳”字。实践证明,“慎重稳进”是一切工作都必须遵循的政治原则和搞好各项工作的基本方针。

  4.要充分发挥统战工作在西藏的特殊作用,正确处理好民族和宗教问题

  由于历史和社会等复杂原因,西藏的统战工作特别重要。西藏的民族问题尤其是受宗教控制的地方,一个时期,民族、宗教工作主要是统战工作。统战人士是西藏工作中的重要团结、依靠力量。他们在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反对分裂和社会改革、发展等各项建设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统战工作对象增多,团结面广泛延伸,西藏统一战线已由过去的民族界、宗教界为主,发展成为党领导下由民族界、宗教界、经济界、知识界和国外藏胞中有识之士组成的政治联盟。在新的历史时期,统战工作仍具有重要地位并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5.处理好共性和个性以及政策和策略的关系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家庭里,各民族各地区都必须维护祖国的统一,执行党中央、国务院指令,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以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西藏自然不能例外。因西藏的特殊情况,需给予特殊的照顾和帮助。所以西藏在解放前,中央制定谈判条件时明确指出:“我们提出的条件,只要有利于进军西藏这个基本前提,在策略上应该使之能够起最大限度的争取作用和分化作用。”在西藏解放初期,党中央、国务院一些指示和国家一些法律等都注有“西藏例外”几个字,充分考虑到西藏的特殊性。另一方面,对西藏制定了许多和其他地区不同的政策措施,即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照顾西藏人民的特殊利益。如计划生育工作,过去西藏是鼓励生育,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但又制定了城市、农区、牧区和边远地区二、三、四和不限的生育规定。西藏的政策必须围绕全国、全党的工作大局,结合其实际制定。由于西藏客观上存在着较大的特殊性,要求党的政策尤其是在落实过程中,必须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注重灵活性,讲究策略,即在政策的执行上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不搞一刀切。如在维护和执行《十七条协议》上,协议是必须执行和落实的,但我们党在这个问题上曾两次做出重大让步,一是成立军政委员会和改编藏军问题,二是改革问题。由于我们灵活处置,赢得了主动,使西藏形势发生了有利于落实《十七条协议》的积极变化。

  6.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大力培养、放手使用民族干部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干部的培养、提拔和任用工作,积极创造条件,采用多种形式解决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使用问题。与此同时,还大力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对民族干部特别重视,政治上信任,工作上大胆破格使用,待遇上优先照顾,生活上多方关怀,使他们有职有权,放手工作。另外,还要继续重视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提拔、任用工作。要重视培养使用长期在藏工作的进藏干部,充分发挥对口支援干部的重要作用,强调藏汉干部团结, 克服地方民族主义和大民族主义倾向,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7.发扬“老西藏精神”,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和全国支援相结合

  “老西藏精神”是在西藏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的地域和民族特色,其核心是“长期建藏”思想,具体内容包括“长期建藏、边疆为家;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自觉遵守政策纪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这种精神是共产主义、爱国主义和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具体体现及党的光荣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西藏的具体展现。由于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起点低,与内地相比有明显的滞后性,革命和建设不仅需要西藏自身的努力,还需要全国的支持。多年来,中央对极为关心,把全国支援西藏作为一项战略决策。西藏面貌在短时间内发生了巨大变化。西藏的发展离不开全国的支援,但最终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实践证明,把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和全国支援有机结合起来,是西藏革命和建设大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