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地方史/志 >> 地方史专题
双流的发展路:城乡统筹 创新机制体制
发布时间: 2010-07-29    作者:余长安 韩国梁    来源:光明日报 2010-07-29
  字体:(     ) 关闭窗口
  从2003年开始,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实施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大力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形成了城乡同发展共繁荣的良好局面。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连续14年位居四川省“十强县”榜首,基本竞争力排名全国百强县第33位、蝉联中西部第一。

统筹城乡发展,从“三个集中”开始

  2003年,双流县按照成都市委统筹城乡四位一体科学发展的总体要求,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着手,借鉴沿海发达地区的经验,提出并实施了“三个集中”的发展思路,即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以此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

  按照这三个集中的思路,双流县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县域工业企业向6个工业园区聚集,进而将这些园区整合到西航港工业集中发展区和蛟龙工业港。凡征用土地的工业项目,全部进入西航港工业集中发展区;凡租用厂房的企业,全部进入蛟龙工业港。

  为保证新引入的工业项目进入两个工业集中发展区,双流县发出“禁令”:不准在开发区外新建工业项目,禁止镇(街)、村(社区)擅自与企业签订投资协议。县里每周举行一次项目会审,未通过会审的,不批准环境影响评价、不立项、不出具红线图、不提供用地、不办理营业执照、基础设施不予配套。

  双流鼓励农民集中居住的一种有效方式叫“拆院并院”,把分散居住的农民集中在本场镇或中心村统一居住,集中安置小区同时配套相应的基础设施。这一做法,把双流的城镇化率提高到了52.65%。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和“拆院并院”的推行,加快了农村土地流转,使土地快速向规模经营集中成为可能。

  “三个集中”带动了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发展的良性互动,加快了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双流的发展模式,也被列为新时期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三大新模式之一。

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靠“市场”

  在双流县,有很多农民在短短的两三年间,就实现从“农村妇女”到“企业白领”、从“庄稼汉”到“小老板”的身份转变。而这种改变都得益于两年来双流县不断创新农村产权制度、深化统筹城乡改革的实践。

  2008年3月县里在兴隆镇开启了“确权颁证、还权赋能”为核心理念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他们将“农村耕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集体资产收益权、农房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用权属证的形式确权到户,使之成为农民法定的资产,实现了农村资源向资本的转变,为农村发展注入了活力。瓦窑村村民卢登万说:“我们农民最大的财产就是土地和房屋,以前是既没有什么东西能证明,也没有办法变现融资,如今有了这些法定证件,不仅吃了定心丸,也有可能变现了。”卢登万把土地依法流转给一家农业产业公司,每年一亩地可获得1000斤大米市值的租金,他们家共4亩地一年的流转租金有6000元左右,而且自己也可以不用再做农活了,可以专心经营小生意或出去务工。“手里有了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我走到哪儿都放心。”卢登万说。

  据统计,2008年3月以来,双流县共向全县农户颁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20多万件,集体土地使用权证16万余件,房屋所有权证近19万件;截至目前,共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近2700宗,累计实现集体林权、承包经营权和农村房屋所有权抵押融资近3000万元。

城市资源上山下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农村基层公共服务和农业技术咨询服务外包,是双流的一种创举。县建立了县、乡镇、村三级农业技术服务网络体系,村级农业技术服务,就外包给当地有农业技术经验的农民,按照服务的质量给付费用,而服务的质量有村民议事会来评价。

  一些村将环境卫生、绿化管理、沟渠管护、路灯维护和畜禽防疫5个村级经营性服务项目,通过市场竞争,采取“政府购买、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式推向市场,既降低服务成本,也提高了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

  近年来,双流县制定推进城乡教育、城乡卫生均衡发展的措施,实施城市名校整合农村学校、县级医院整合带动区域卫生院的计划,促进城乡优秀校长、教师和医疗技术人员合理流动。截至目前,全县利用优秀教育资源新组建教育集团3个,交流城乡校长9人、教师180余名。3个县级医院整合带动6家区域卫生院、对口帮扶10家镇卫生院,组织城市医生下乡坐诊20000余人次,培训基层医疗技术人员6000余人次。

转变发展方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双流县结合自身经济发展实际提出,以新能源产业为龙头,全力打造成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以临空经济为引领,全力打造成都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基地,以集体化、集约化为特征,全力打造成都重要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目前,成都(国家)新能源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已初具规模。2009年,基地全年实现新能源产业产值53亿元,比2008年增长83.7%,位居2009年中国新能源产业百强县榜首。“两年前,双流基本上还没有新能源产业,2008年新能源产业的销售收入也只10个亿,而去年就达到了50多个亿,今年我们的目标是要超过100个亿。”县委书记高志坚表示。

  双流还把目光瞄准了风头正劲的物联网产业,并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决心,并确定了将在3年内建成国家级物联网产业示范应用基地,借助物联网,双流将率先建成全国首个“智慧县城”。今年4月19日,双流县举行了迄今规模最大的现代服务业项目集中签约仪式。14家企业协议投资达125.8亿元。

  双流县还规划建设了20个现代农业园区,总面积达21.8万亩,累计规模经营土地7.7万亩。

  在全力打造现代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过程中,双流县现代产业体系日臻完备,城乡产业支撑显著增强,推动县域经济实力不断迈上新台阶——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连续9年跻身全国百强行列;连续14年名列全省“十强县”榜首。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7.76亿元,全县财政总收入111.51亿元。

    1. 城乡统筹 稳步增收
    2. 城乡统筹开新局
    3. 张兆安:抓住城乡统筹五大着力点
    4. 求解城乡统筹三难点
    5. 李文:凸显城乡统筹 促进公平正义
    6. 推进首都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考
    7. 都市型农业产业的提升之路
    8. 在城乡统筹中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9. 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10. 社会保障城乡统筹发展、地方政策革新与农民社会公民权演进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