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地方史/志 >> 地方志与当代中国
朱佳木:什么是方志馆以及应当怎样建设方志馆
发布时间: 2012-02-13    作者:朱佳木    来源:国史网 2011-10-23
  字体:(     ) 关闭窗口

  ——在杭州方志馆设计方案论证会上的讲话

  20111023日)

  

  我很高兴能参加杭州方志馆设计方案的论证会。首先,对论证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同时,借这个机会向杭州市委市政府多年来对地方志工作的支持,特别是对杭州方志馆建设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杭州方志馆的筹建工作启动比较早,进展也比较快。2009年我来浙江省开会的时候,馆址就已经选定了。今天召开设计方案论证会,正值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刚刚结束。六中全会的主题就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而地方志工作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组成部分。因此,研究方志馆的建设问题恰逢其时,可以看成是对六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的一个具体行动。

  随着各地建设事业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增强,全国正在出现建设方志馆的热潮。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省、市、县三级已建有方志馆140多个,还有很多省、市把方志馆建设提上了日程,有的在争取立项,有的在建设之中,有的已开始装修。但究竟什么是方志馆,应当把方志馆建设成什么样子?对于这些问题,方志界的认识并不是很清楚、很明确、很统一。从这个意义上说,杭州市政府召开方志馆设计方案的论证会,也是很及时的,是在关键时刻开的一个具有关键意义的会。

  刚才陈新华秘书长讲了方志馆的定位、功能和意义,王水法秘书长讲了方志馆建设与文物保护的关系,讲的都很好,我都同意。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讲三点原则性的意见,供大家参考。

  第一,应当把方志馆定位为地情馆。

  关于这个问题,我在去年4月和今年3月的全国方志机构主任会议上都谈到过。我说:对方志馆要重新认识、重新定位,就是说,要在方志馆的定义上创新。凡有条件建方志馆的地方,首先要把它建成地情馆、国情馆,利用方志馆对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学生进行地情教育、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对这个定位,我自己也有一个认识过程。

  2001年,组织上分配我分管地方志工作,同时接手了国家方志馆的申请立项工作。按照当时的认识,所谓方志馆,就是将修方志、编年鉴、收藏方志书、存放志书编纂中的资料、安置方志数据库和网站、研究方志学、普及方志知识、交流方志工作经验等多项功能集于一身的建筑。但认真分析一下就会知道,这些功能有的在办公楼里就能实现,有的可以和图书馆、档案馆合并,无需建什么独立的方志馆。当时,国家方志馆是和北京方志馆绑在一起申请立项的,建筑面积要4万平方米,一家一半。对此,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的同志都不大理解,说北京图书馆正在扩建,你们的志书如果放不下,可以给北图追加一些面积,把书放到那里。另外,你们要存放资料,可以给你们增加办公面积,何必搞那么大的方志馆呢?我们当时解释,方志馆和办公楼不同,它还要面向社会,接待群众来这里看数字化的志书。这在当年还算个理由,拿到今天再说,就要让人笑话了,谁看电脑还要非到你这里不可呢?所以,国家方志馆在立项过程中困难重重,整整用了八年时间才批下来。仔细想一想,之所以这么困难,确实与我们对它的定位不准确有很大关系。

  方志馆这个东西,古代并没有,到民国时才出现,而且第一个方志馆就出在杭州,叫浙江通志馆。但那时说的方志馆,指的是修志的机构,与我们今天讲的方志馆不是一个意思。今天修志机构的名称已经不再叫方志馆了,而改叫地方志办公室。所以,今天讲的方志馆不应当是指机构,也不应当是指地方志办公室的办公场所,而应当是指另外一种设施。如果是指办公场所,直接叫方志办办公楼不就可以了,何必叫什么方志馆呢?可见,叫成方志馆,肯定有它另外的功能。

  那么,方志馆究竟应当是一种什么设施呢?它究竟应当具备什么功能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认为必须追根溯源,首先弄清楚什么是方志书,什么是方志办。大家现在都承认,方志书本质上是地情书,方志办实际上是地情办。既然如此,方志馆就应当是地情馆,即展示地情的设施。然而我在全国看了很多叫方志馆的地方,给我的印象基本上是地方志工作机构的办公楼,与其他办公楼不同的地方,无非放图书的面积大一点。有的也有展览,但基本上是介绍修志的历史,并非地情。其中,江苏省方志馆是最新建成的,非常漂亮,展览面积也大,设计和布展都很好,但展览内容主要是地方志的发展史和历代志书,可以说是一个修志史展览馆。这样的展览馆需不需要呢?也需要。但我认为全国有一两个、两三个就足够了,不能到处都建,否则势必造成极大的浪费。因为,建方志馆需要很大投入,仅征地成本就非常高。如果仅仅用它来展示方志发展史,不可能有多少观众,即使方志界的业内人士,顶多也就来看一两次。旧志是放在玻璃柜里作展品,不能翻阅,要看还不如去图书馆、档案馆。建这样的方志馆,很难发挥其投资效益。这是方志馆在申请立项、选址时很难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理解和支持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值得引起我们方志界认真反思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反,如果我们把方志馆定位为地情馆,情况就大不一样了。现在,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都在强调地情教育、国情教育,但却缺少一个进行这方面教育的场所。历史博物馆、城市规划馆等虽然也可以进行地情、国情教育,但前者只是纵向展示历史的,并且往往以文物为中心,很少涉及现状;后者虽然介绍的是现状,但主要展示的是城区范围内的建筑和道路,并且往往侧重于远景规划。而作为地情馆的方志馆,应当是以一个行政区域为单位,用沙盘、模型、塑像、展板、影视等形式,全面介绍该区域内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就是说,把方志书中的文字变成实物,把平面的东西变成立体的东西,生动形象地展示地情和国情。如果这样给方志馆定位,中小学校一定会把这里当成它们对孩子们进行地情、国情教育的课堂;当地的干部群众特别是外地来出差的人、经商的人、打工的人,要想快速、宏观、形象地了解一个地方的情况,也一定会选择到这里来参观。参观的人多了,方志馆的社会效益自然就发挥出来了,政府的投入也就值得了。因此,我们无论从办好方志馆的角度,还是从促成方志馆立项的角度,都应当把方志馆定位为普及地情知识的地方,而不应当把它仅仅作为普及地方志知识的地方,更不应把它作为扩大办公面积的理由。

  第二,应当把方志馆作为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的有效途径。

  中国有古老的修志历史,但古代并没有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的说法。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这是新编地方志工作开展以来出现的一个新生事物,自从《地方志工作条例》颁布后更成为地方志工作机构的一项职责。志书资源之所以要开发利用,与新编地方志部头太厚有关。现在的新编地方志,县志动辄上百万字;市志一般有几百万字,甚至上千万字;省志基本都在几千万字以上,有的接近或超过一亿字。例如广东省志就有90多部,合计6000多万字。最近刚出版的《中国油气田开发志》有62部,7800多万字。这么庞大的志书让人怎么看呢?如果没人看,千辛万苦编出来又有什么用呢?因此,对志书中的资料进行再加工再发表,把其潜在的使用价值变为现实的使用价值,便成为修志工作者一项不容回避的工作。这是从新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传统方志工作的拓展和延伸。对此,当代方志界是有共识的,而且为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绞尽了脑汁。但总体看,效果并不明显。

  近些年出现的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给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志书数字化后,再联上网络,使读者检索志书中的内容成为了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从而为志书资源的开发利用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天地。而方志馆的建设,可以说是不亚于数字化、网络化的又一个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的广阔天地。因为,方志馆就其实质说,是把志书中的内容变成地情的展览,以此向广大群众普及地情、市情、省情知识,对青少年进行爱国爱乡教育,使外地游客、学子、商人、出差人员等快速和宏观地了解当地地情。因此,我们应当把方志馆和方志网站的建设,作为当前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的两个最为重要的手段。凡有条件的地方,对此都应高度重视,抓紧建设,精心设计,务求建好。

  第三,应当把方志馆当成城市文化服务设施的一个创新。

  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决定中提出,要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其中点到了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科技馆、纪念馆。我认为,只要把方志馆定位为地情馆和国情馆,那么,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建设中,无疑也会有它的位置。还要看到,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等等,这些文化设施都是从国外学来的。例如,近代爱国实业家、教育家张謇,1905年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就是向国外学的。唯独方志馆国外没有,是中国发明的。我前些年去俄罗斯访问,听说他们那里也有方志馆,就去看了一下。结果发现,那里的所谓方志馆,实际上是一种民俗博物馆,展品是从民间收上来的,内容比较零碎。而我们的方志馆则是依据志书的内容,用展品对一定行政区域内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山川河流、物产、气候等等进行全面、系统地介绍。

  现在各方面都在讲创新,我认为方志馆把地情实物化、展品化,也是对文化服务设施的一种创新。因此,我主张有条件的城市,最好把方志馆放在显眼的位置,并在外观设计上赋予其民族特色、地方特色,使它成为地标式建筑,成为城市的一个景点和亮点。这样,不仅可以用方志馆普及地情知识,而且可以用它来提升城市的文化品味,突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比如,杭州方志馆选在胡雪岩故居对面,地理位置就很好,房子用的也是具有江南风格的古建筑,与杭州的历史、文化、风景都很匹配,一旦建成,我相信一定会为杭州市增光添彩。

  下面再讲几点具体意见:

  第一,沙盘是方志馆里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一定要放在突出位置,而且运用声、光、电等各种现代技术手段,使它成为最能宏观展示一个地方地形地貌、城市乡村、交通设施的展品,使它成为最吸引人的地方。我赞同设计方案中的第二个方案,就是把沙盘做成一个整体,上面覆盖钢化玻璃,观众站在玻璃上往下俯看,让有限的面积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第二,室内面积应当尽可能用于地情展览,因此城市的各种奖牌、奖状不一定都放在这里。展品中一定要有本地的特产,有些不便展出实物的,可以制成模型。

  第三,实物展示要和屏幕展示结合起来,相互补充,这样会使展览的内容更丰富更形象更生动。

  第四,最好把会议室改作报告厅或放映厅,让寸土寸金的地方利用率再高些。

  第五,今后如果有可能,最好再扩大一下方志馆的面积,使各个区、县在里面也都有一个自己的展位,以便更深入地展示杭州的地情。

  杭州市志办的工作一向非常努力,成绩突出。在全国地方志系统第二届先进集体和个人评选中,贾大清主任是全国的“十佳”之一,杭州市志办也是全国的先进集体。这次,杭州市志办在方志馆创新方面又走在了前列。可以说,杭州的地方志工作无论与杭州在浙江省和全国的地位比,还是与杭州自己的自然和人文遗产比,都是相称的。这些成绩的取得,同杭州市委市政府长期以来对地方志工作一贯的重视、关心和指导是密不可分的。我希望杭州市志办通过这次会议,把方志馆的设计方案论证好,并在此基础上把方志馆装修好,把展览布置好,在全国方志馆建设中起到样板和示范的作用。同时,我也希望方志界的同志进一步树立为国家着想、为社会服务的思想,进一步贯彻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思想路线,使凡有条件建方志馆的地方,把方志馆都建成地情馆、国情馆,建成地情、国情的教育场所,建成爱国主义教育的示范基地。这样,各方面就不会认为建方志馆只是方志办的事情了,而会认为这是在为党和政府做事,在为教育部门做事,在为文化部门做事,就会积极支持方志馆的立项和建设。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得道多助。

  就讲这么多,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