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地方史/志 >> 地方志与当代中国
朱佳木:在广西地方志办公室座谈会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 2012-03-29    作者:朱佳木    来源:国史网 2012-03-29
  字体:(     ) 关闭窗口
 

首先,我代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和陈奎元同志向大家表示慰问。这次我到广西,主要是应邀来参加广西方志馆的开馆仪式,同时也想借这个机会走访广西地方志办公室。自从2001年我分管地方志工作以来,已利用出差或开会的机会,走访省、市、县三级地方志工作机构不下七八十个,但始终没机会到广西方志办,这次可以说是了却了一个心愿。

刚才听了李主任的介绍,感到广西地方志工作确实取得了不少成绩。这一方面是由于方志办自身工作做得好,另一方面是由于自治区领导对地方志工作很关心、很支持,方志馆的建成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广西在财政收入不多的情况下,拿出2000多万元建方志馆,没有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各部门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做不到的。自治区方志办有50多个编制,而且是参公单位;14个地级市和75个县、市都设有地方志工作机构;自治区政府还把地方志工作纳入行政督查范围。这些都说明,广西在贯彻《条例》方面,工作做得很扎实。广西首轮区志共181部,约2亿字。大家可以算算,区政府为此投入了多少经费。我在很多地方都问过,地方志平均每个字两元打不打得住,大家都说打不住。当然,地方志工作是为国家发展和政府决策服务的,但反过来说,国家对地方志工作投入这么大,也确实是很不容易的。

广西首轮修志任务已完成了,现在正在开展二轮修志。其中除了修志,还有年鉴编纂、网站建设、古籍整理、先进表彰、队伍培训等等。可见,广西地方志战线的同志工作很努力。对此,中指组是满意的,充分肯定的。

下面,我结合广西地方志工作的实际讲几点意见。

第一,高度重视《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关于第二轮地方志书编纂的若干意见》、《地方志书质量规定》的贯彻落实。

刚才李主任讲了,有些志书之所以编修进度慢,主要问题在于领导不够重视。所以思想重视不重视,是工作能否做好的关键。现在有了《地方志工作条例》,不按照这个办就是违法,要站在这个高度来认识问题。不仅要重视《条例》,对中指组下发的规定也要重视。地方志工作是政府行为,我们修的志是官书。因此,该统一的一定要统一。例如,志书的书名,每一轮修志的上下限,志书的版式等等,在中指组制定的二轮修志和志书质量的文件中都作了明确规定。对这些必须重视,必须遵守,不能各行其是。否则,从全国范围看,地方志工作就会乱套,就有违志书的官书性质。

第二,高度重视质量问题。

在志书编修工作中要提倡“四快一慢”,就是说工作启动要快,制定规划要快,培训队伍要快,拿出初稿要快,定稿出书要慢。现在离2020年还早,但全国已出了700多部志书,这还是上半年的数据。一些地方之所以急于出书,跟我们的财政体制有关,跟个别领导同志不正确的政绩观也有关。从学科看,地方志属于史学范畴。既然是史学,就要讲时间的沉淀。搞任何工作都要讲规律,搞历史研究要讲历史研究的规律,修志要讲修志的规律。记述历史,总要和现实拉开一点距离,不能挨得太近。第一轮修志,一般是通志,上限是从有人类活动开始的,因此各地很难统一;下限大体上是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也有些推迟到上世纪90年代。第一轮修志是仓促上马的,缺少经验。但二轮修志不同,是在第一轮基础上进行的,因此要求应当比第一轮高。从二轮修志开始,志书记述时间要和现实拉开一些距离,就是说,二轮修志应以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为上限,以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为下限。到第三轮修志,再修本世纪初至2020年这一段。这样,每轮修志就可以跟现实保持20年的距离,刚好与《条例》关于志书20年一修的规定相吻合。记述历史上的事,沉淀一段会看得更清楚,这是保证志书质量的一条重要措施。

志书不是畅销书,而且很有可能是最不畅销的书,没有办法跟小说比。但是,志书绝对是所有书籍中生命力最强的书。我打过两个比方。一个是一条船上装满了书,船要沉了,必须往外扔书,首先扔什么书呢?我想首先是扔小说,其次扔其他文艺方面的书,以及各个学科的书。最后剩下史书和志书,只能留一种,留哪种呢?我是搞历史的,但我肯定留志书。因为留下志书还可以写出新的史书,但是扔了志书就写不出新的史书,更写不出新的志了。另一个比方是,我们人类今后要坐宇宙飞船到别的星球,舱位有限,只能带一种书,带什么书呢?我想肯定带志书,因为把人类文明记述得最全面最系统最清楚的只有志书。正因为这样,我们对志书质量必须严格把关。首先,史实要准确;其实,谋篇布局、文字表述等等也都要科学规范,否则就会贻误后人,乃至千秋万代。我们现在还在整理旧志,这说明志书这个东西是受到后人重视的。同样,我们的后人也会重视今天修的志。

众手成志是新方志的编修方法,地方志办公室相当于“总装车间”,如果主编不从头到尾统稿,是非常危险的。保证志书质量可以有很多方法,比如三审制度等等,这些都要有,但我认为最关键的一条是要为志书选好一个主编,而且要实行主编负责制。编委会主任、副主任可以挂名,但主编不能挂名,要既挂帅又出征。现在有些地方,主编由领导挂名,事实上的主编当副主编或执行主编,我认为这也是党风不正的表现。主编是对全书负全责的人,一定要有职、有权、有利、有责,因为出了问题是要找主编的。如果主编挂名,主编负责制就落空了,志书的质量势必难以保证。

第三,高度重视地方志资源的开发利用。

我们过去搞简志,或在报纸上搞小栏目,目的是方便大家读志用志,但效果并不明显。现在出现了两个新东西,使我们在读志用志、开发利用志书资源方面呈现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局面。其中一个新东西是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这对我们开放利用地方志资料实在是太方便了。志书数字化、网络化后,读者想要什么资源,一点击关键词就出来了。比如,我们想了解一个地方历史上的地震情况、瘟疫情况,上网一查就清楚了。这比我们过去想出的所有办法加在一起,都要方便不知多少倍。方志网站你们已经有了,今后还要进一步完善。

另一个新东西是方志馆,遗憾的是我们过去对它的定位有问题,因此要重新定位。建方志馆绝不仅仅是为了改善办公条件,或者存放志书,或者办修志历史的展览,而是为了把志书中有关地情的资料用立体形象的方式展示出来。我们都承认方志书是地情书,既然如此,方志馆就应当是地情馆。我们建方志馆,目的就是要用这个场所,把地方志里的文字变成实物,把平面的书籍变成立体的展品,把方志资源变成面向社会的地情展览,向市民、游客、中小学生等等进行地情介绍和地情教育。如果说历史博物馆是纵向介绍一个地方地情的,那么方志馆就是横向介绍一个地方地情的。其中一定要有一个像城市规划馆里的大沙盘那样的东西,以便让观众看后对当地的地形地貌一目了然。另外,还要有各种展板、雕塑、模型、实物、影像。现在很多省市都在建方志馆,但按照地情馆模式来建设的并不多。国家方志馆现在已经有了毛坯房,正在搞内部装修,今后应当把它建成国情馆。总之,要把方志馆建成地情馆,建成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的重要平台,建成进行地情国情和爱乡爱国的教育基地。只要这样给方志馆定位,今后各方面观众,特别是中小学生肯定会络绎不绝地来参观。国家对方志馆投入的社会效益充分发挥出来了,方志馆在立项、征地、建设等等问题上,肯定会得到各方面的大力支持。

第四,高度重视方志理论和方志学科建设。

刚才李主任讲,地方志机构参照公务员管理后,写文章的少了。这说明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我们的任务是想办法趋利避害。你们规定,年度考核中评为优秀的,必须要有文章,没有文章的不能评优秀。这个办法好。地方志工作有两种性质,不能简单地说地方志工作就是搞学问,因为它不仅是搞学问,也有相当大量的管理工作。因此,它是既有管理性又有学术性的工作。但是,它的管理工作再多,也是建立在学术工作基础之上的。如果没有志书的编纂,地方志系统的管理工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本。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加强管理工作,一方面要加强理论建设。第四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上已经明确,今后要建立方志理论的年会制度。中指组办公室现在办了很多论坛,我主张合并成一个,就办方志理论年会,一年办一次,集中力量把它办好。品牌不能搞多了,多了就不响了。中国茶叶,特别是铁观音,牌子太多,谁也记不住。而英国的立顿红茶,就一个牌子,搞成跨国公司,一年产值多少个亿,而茶叶原料大部分来自中国。

方志学早就有了,但到目前为止,现代社会科学意义上的方志学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很多概念还不清楚。我们要使它规范化、系统化、完整化,还需要采取各种办法,引起大家的理论兴趣,推动理论研究不断深入。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编书,也要重视理论研究。通过理论研究,促进编书水平的提高。

第五,高度重视队伍建设和机关建设。

广西方志办十分强调队伍建设,对此我很赞成。编出高质量的志书,要靠高质量的人,而且是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学术素质都高的人。在去年全国地方志工作机构主任会议上,我提出建设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服务型的方志办,引起大家共鸣,很多地方把它简化成打造“四型”办公室。我提出这个任务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强方志队伍自身的建设,提高队伍自身的素质。现在地方志工作队伍不小,全国仅专职人员就有2万多人。我希望广西方志办在队伍建设方面给全国带个好头,树立一个样板。如果明年你们开全区地方志系统运动会,正好赶上国史学术年会在广西开,我一定参加。

做任何事情,要持久地做下去,都要有精神支撑。地方志工作靠什么精神来支撑?就是靠爱岗敬业、淡泊名利、默默耕耘、甘于奉献的精神。过去人们常说地方志机构是“三苦”单位:清苦、辛苦、艰苦。其实,真正热爱地方志事业的人并不会觉得自己只有苦,而是苦中有乐,自得其乐。如果只有苦没有乐,就干不下去了。孔子称赞颜回:“一瓢饮,一箪食,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可见,苦和乐都是相对的。人在写文章的时候很苦,但文章写完了就很快乐。所以,我在《方志人之歌》里写道:“我们方志人,忙碌又欢欣,集体春风暖,祖国处处亲。”我之所以写这首歌,目的也是为了给大家鼓劲。

就说这么多。不对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