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防史 >> 科技与武器装备
毛泽东推进人民军队机械化军事变革的伟大贡献
发布时间: 2009-09-14    作者:尹正达    来源:《军事历史研究》2005年01期 2005-01-14
  字体:(     ) 关闭窗口

  毛泽东在推进人民军队机械化军事变革的过程中,从诸多方面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实践中,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的军事理论体系

  1927年,毛泽东在党的“八七”会议上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后,便投身于党的军事工作和人民军队的建设。9月,毛泽东对他所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进行了“三湾改编”。把秋收起义部队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改称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在改编中,强调党对军队的领导,把支部建在连上,实行新的党代表制度和民主制度,实行官兵待遇平等。这次改编,为把我军建设成为新型无产阶级军队初步奠定了基础,在人民军队建军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影响深远。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后,毛泽东在“三湾改编”时提出的红军建设制度在红四军全面实行。1929年12月下旬,红四军在福建上杭县古田镇召开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会议决议所规定的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和任务,以及基本原则,使红军的指导思想完全建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之上,从根本上划清了人民军队与旧式军队的界限。实践证明,古田会议决议是党和军队建设史上的纲领性文件,为人民军队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指明了方向。1937年,中日全面战争爆发后,国共两党再度合作,陕北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在残酷的民族战争中,毛泽东在领导人民军队在敌后广泛开辟抗日根据地,积极开展反“扫荡”、反“蚕食”、反“清乡”斗争的同时,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执行精兵政策,开展整风、生产、拥政爱民等运动,实行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和宽待俘虏等原则,边打边建,迅速发展壮大。经过八年抗战,人民军队正规军由出师时的5万余人发展到抗战胜利时的127万余人。进入解放战争后,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在毛泽东的领导下,调整了各战略区部署,编组了野战兵团,全军先后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练兵运动,开展了立功运动和团结互助运动,开展了以诉苦三查为中心内容的新式整军运动,开展了军事、政治、经济三大民主运动,大大提高了部队素质,增强了部队战斗力,为应付国民党反动派挑起内战作好了充分准备。在4年多的时间里,人民军队就以摧枯拉朽之势,彻底打败了国民党800多万军队,解放了除台(湾)、澎(湖)、金(门)、马(祖)、西沙、南沙等岛屿以外的广大国土。

  毛泽东在领导人民军队作战和建设的同时,进行了伟大的军事理论创造,写出了以《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战争和战略问题》等为代表的一批理论著作,系统地总结了人民军队作战和建设的经验,创立了以人民战争理论为核心的毛泽东军事思想。毛泽东的人民战争理论是世界机械化军事变革时期的一朵理论奇葩,不仅可以和这一时期产生的其它诸如制空权理论、机械化战争理论、制海权理论、闪击战理论等理论相媲美,而且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更为精深和高明的军事理论,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人民战争理论不但指导中国人民及其军队在武器装备处于相对弱势的条件下打败了在机械化程度上比自己高得多的国内外敌人,也成为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和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强大理论武器。

  (二)不断优化体制编制和加强军兵种建设,建立了适应机械化军事变革的内部结构

  不断优化体制编制和加强技术兵种的建设,是军队机械化建设的必由之路。人民军队体制编制的不断优化主要是通过适时对部队进行整编、整训的方式来实现的。红军时期,除了著名的“三湾改编”和“赣南三整”之外,另外一次最重要的整编是1930年开始的。1930年5月召开的全国红军代表会议,加速了红军由游击战向运动战的战略转变。之后红军进行整编,主要战略区的红军开始合编为正规兵团,建立了方面军、军团一级的兵团。各战略区相继建立了党的总前委或调整前委、特委组织,作为党对该战略区红军统一领导的机关。虽然这次整编,由于在“左”倾盲动主义的控制下,犯了指挥绝对集中的错误,但红军的正规化建设也得到加强。抗日战争期间,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人民军队一度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新编第四军,但始终坚持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健全了党对军队的领导机构。同时利用作战间隙整训部队,于1939年到1940年间进行了抗战期间第一次集中整训,1941年到1942年间落实精兵简政政策,对部队进行了精简整编,1944年大反攻前再次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整军。通过整训,压缩了机关,减少了指挥层次,充实和加强了战斗部队,改变了编制不一,序列混乱的状况。人民军队因此也向正规化和现代化迈进了一大步。抗战胜利后,人民军队面临着同国民党军队进行大规模战争的危险,在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部署下,1945年各战略区分别编组了野战兵团,并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大规模的军政整训,以适应由抗日游击战争向国内正规战争的转变。三大战役取得胜利后,1948年底,毛泽东再次要求对全军进行整编,并责成周恩来拟制全军统一编制的方案。11月,根据周恩来拟定的《关于统一全军组织与部队番号的规定》,各大战略区的部队划分为野战部队、地方部队和游击队三类。解放后,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到1975年,人民军队一共进行了五次较大规模的精简整编⑤。人民军队在进行整编整训的同时,还加强了军兵种建设。早在红军时期,毛泽东对特种分队的建设就十分重视,利用缴获的火炮、电台等武器装备和以俘虏的敌技术人员为基础建立了炮兵和无线电分队,在当时发挥了重大作用。抗日战争期间,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八路军、新四军的兵种建设没有大的发展。全面内战开始时,以炮兵和工兵为中心的特种兵远不能满足作战的需要,因此,毛泽东要求各战略区,“应尽一切可能建立和扩充各地的炮兵和工兵”,“今后军事建设方面的中心任务,是用一切努力加强炮兵和工兵的建设。”到解放战争第三年末,由于大量缴获国民党军火炮及工兵器材,大胆使用俘虏官兵的技术人员,人民解放军已经建立起了强大的炮兵和工兵。全国解放后,人民军队进一步加大了军兵种建设的力度,到195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发展成为一支军兵种比较齐全的合成军队,除了陆军,还建立了海军和空军。陆军中除原有的炮兵、工兵以外,还增加了装甲兵、通信兵、铁道兵、防空部队等新的技术兵种。新组建的军、兵种,在中央军委和各大军区都建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1966年,又增建了第二炮兵这一新的军种。

  通过适时地整编、整训和大力发展技术军兵种,人民军队的内部结构得到了不断优化,实现了由分散的游击军、游击战到集中的正规军、正规战的战略转变,实现了由单一的陆军向军兵种齐全的合成化军队的转变。这是人民军队发展史上的质的飞跃,从而在编制体制和军兵种构成上缩短了与世界先进国家军队的距离,初步建立了与机械化军队和机械化战争相适应的内部结构。

  (三)以创办军事院校为龙头,建立了适应机械化军事变革的军事教育训练体系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