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防史 >> 科技与武器装备
孙家栋院士:中国“北斗”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
发布时间: 2010-01-18    作者:李清华    来源:新华网 2010-01-18
  字体:(     ) 关闭窗口
   在第三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之际,刚刚荣获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现场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将在环境、交通、物流、水文、测绘等经济建设和国家安全中发挥巨大作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

  年已八旬的孙家栋院士介绍说,中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结合国情,科学、合理地提出并制订自主研制实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的“三步走”规划:第一步是试验阶段,即用少量卫星利用地球同步静止轨道来完成试验任务,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积累技术经验、培养人才,研制一些地面应用基础设施设备等;第二步是到2012年,计划发射10多颗卫星,建成覆盖亚太区域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三步是到2020年,建成由5颗静止轨道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网而成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据了解,2000年,中国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建成运行,并成功应用于国民经济建设和国家安全等诸多领域,顺利完成“三步走”的第一步。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处于第二步的关键阶段。孙家栋说:“第三颗北斗导航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建设又迈出重要一步,卫星组网正按计划稳步推进。对于既定目标,我们更加胸有成竹。”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包括空间组网卫星和地面应用两大部分,是一项复杂庞大系统工程。孙家栋介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范围非常广阔,它将在环境、交通、物流、水文、测绘等经济建设和国家安全中发挥巨大作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有可能成为推动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亮点和新的增长点,再过几年,人们会发现一些今天没想到的新的应用领域。他希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地面应用系统建设相关单位以及有兴趣参与的企业能及时起步,加快速度研发保证用户应用的完整的卫星导航地面支持设备,促进中国卫星导航应用产业链尽快形成。

  作为我国权威航天专家,孙家栋说,后续组网卫星的研制正按计划推进,加快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地面应用基础设施建设及相关设备研发,已是当务之急。只有“天上地下”统筹发展,才能发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最大效益。但与空间部分相比,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地面应用建设部分,目前还存在着一定差距,地面应用要研发许多设备,还要建设一些基础配套设施来保证相关设备使用。

  孙家栋表示,国家应尽快出台支持卫星导航应用这项新兴产业发展的相应政策、法规、制度,以引导、鼓励和吸引中国更多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地面应用的产业链建设,让天上的卫星和地面的应用协调配合起来,“推动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尽早、尽快发挥出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