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防史 >> 武装力量建设史
从2009中国军演看我军训练改革:在演习中学习打仗
发布时间: 2009-12-11    作者:黎云 刘逢安    来源:新华网 2009-12-11
  字体:(     ) 关闭窗口

直击“跨越-2009”演习现场:高炮射击 新华军事特约记者 刘逢安 摄

  在演习中学习打仗——从2009中国军演透视解放军训练改革之路

  回顾总结2009年的中国军队,高频率的军事演习是一个夺目的亮点。

  截至2009年11月30日,经媒体公开报道的较大规模实兵演习(演练)就有18次之多,2009年是中国军队名副其实的军演之年。

  其实,2009年之所以成为军演之年,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在2008年,新的《军事训练和考核大纲》颁布,一场按照新大纲开展实战化训练的探索正在解放军上至总部机关,下至营连指挥员中悄然进行。

  走进2009年中国军演,不难解读中国军队训练改革的方向和新思路。

  常态军演打开战斗力上升通道

  如果不打仗,靠什么来检验部队战斗力和军事训练水平?显然军事演习是最有效的方式。如果说,以前举行军事演习是一件大事情,2009年,也许就是中国军队演习常态化进程中重要的一年。

  回顾2009年,为宣示某种政治目的而举行的军事演习极少,绝大多数军演都被冠以了“对抗”、“检验”、“研究”等目的。简单地说,军演真正成为提升战斗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检验手段。

  “通过演习来摸部队的底,通过演习来检验我们的武器装备和技战术水平。”总参军训和兵种部的一位负责人介绍说。在总参谋部的主张下,演习常态化成为一种共识。

  由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研制的模拟交战器材,陆续下发装备到各军区的合同战术训练基地,演习现场评估系统也经过数次升级换代。各大军区还建立配备了一支专业的“蓝军”部队来当作部队的磨刀石。基地是战场,“蓝军”是“敌人”,模拟交战器材是武器,一种新的训练模式正在生成和完善。

  在“必胜-2009”实兵自主对抗演习中,红蓝两军各由一个装甲旅和步兵旅担任,两军自主对抗,来自总部军训部门和院校的专家只当裁判,不出题目,给足了两个旅长充分发挥智慧的空间。“我不相信哪个旅长愿意甘拜下风。”南京军区军训和兵种部一位负责人说,强烈的求胜愿望使部队恨不得把“敌人”生吞活剥。

  在“火力-2009”炮兵防空兵实弹研究性演练中,炮兵防空兵的7种基本战法和17种基本打法得到实践检验。

  而在历时数月,出动兵力达5万余人的“跨越-2009”系列军事演习中,来自四大军区的四个主力师,以及配属的空军、陆军航空兵部队,全面接受了远程机动、复杂电磁环境和全域作战能力的考验。

  为了检验战斗力,各部队在这场演习中也是铆足了劲。“跨越-2009”中,济南军区“猛虎师”长途跋涉到达酷热的广西北部,主攻部队在40度高温下攻下山头后,又一鼓作气向“敌”纵深追歼10公里,数十人中暑晕倒,仍未动摇指挥员决心。“上级机关想知道部队到底有什么样的战斗力,我们也想知道部队到底能不能打。”该师师长胡武帅事后这样说。

  事实上,济南军区连续几年举行的“确山”、“铁拳”等系列军事演习,已经成为军区检验部队战斗力的重要方式。

  难点仍在,探索继续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