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防史 >> 武装力量建设史
小三线建设时期驻厂军事代表制度实践及其困境
发布时间: 2021-10-01    作者:周升起徐有威    来源:史林 2021-06-01
  字体:(     ) 关闭窗口

  摘要:计划经济体制缺乏改善质量的强有力的激励机制,面对工业生产中产量和质量的矛盾,中共采取驻厂代表制度来加强对产品的质量监督与检验验收,试图在其中寻求平衡点。驻厂军事代表制是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形成的一套军工产品质量管理与验收制度,由军队派驻代表在军工厂对军工产品进行检验、验收和质量监督与管理。1966—1985年小三线建设时期,驻厂军事代表制度历经两次取消和恢复,在此过程中驻厂军代表的质量监督职能的发挥受到革命、产量、利润等多种因素影响。从驻厂军事代表制度的更迭中,可以窥见国营工厂质量管理的变迁历程及计划经济体制下质量与产量的结构性矛盾,也反映了计划经济体制下质量监督机制的有限性。

  关键词:计划经济;国营企业管理;军代表;小三线建设;质量与产量

  全文见附件。

  1. 小三线建设时期驻厂军事代表制度实践及其困境_周升起.pdf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