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大发展:机械化、信息化复台式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一方面坚持对外开放,从国外引进一批先进的武器装备;另一方面,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一时期,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军队开始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新军事变革,其核心就是信息化。同期我军还处于机械化半机械化状态。在世界新军事变革浪潮的压力下,一方面要完成机械化任务,同时,又要完成信息化任务,任务十分艰巨。经过一段时期的探索,我军最后确立了坚持走以信息化为主导、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道路的方针,武器装备发展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一、陆军武器装备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军武器装备建设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战略性转变,陆军武器装备在继续完成研制急需装备的同时,更加注重武器装备的体系建设和装备配套建设。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军常规武器装备中已拥有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第二代主战坦克、大口径榴弹炮、加农炮、加榴炮和新型火箭炮。机动性强、火力猛的新型坦克、自行火炮,布雷速度快、机动性强的火箭布雷车以及新型反坦克导弹也相继列装。为了巩固国防,我国还在火箭、雷达、电子、自动控制、计算机等技术基础上发展起了自动防空武器系统,研制成功多种类型的防空导弹。l984年国庆35周年阅兵,我军受阅部队的武器装备,全部都是我国自行设计、自行研制、自行生产的。
炮兵、防空兵武器装备的发展令国人扬眉吐气,包括新型战役战术导弹武器系统、新型反坦克导弹、新型自行高炮、新型防空导弹和新型侦察校射无人机在内的高技术武器装备,陆续走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编制序列,使我军武器装备体系结构更加合理,综合作战能力明显提高。特别是远距离精确打击能力发生了质的飞跃,炮兵基本形成战役战术全纵深一体化火力打击体系,防空兵具备了三位一体的防空能力。
装甲兵武器装备经过30年努力,形成了主战坦克、轻型坦克、水陆坦克、步兵战车和装甲输送车等多个车型系列,并在此基础上,自行研制了能配合坦克作战的火力支援、战斗保障与装备技术、后勤保障车辆,使我军陆军的主要突击兵器具备了与世界先进武器装备相媲美的能力,装甲兵的整体作战能力上升到历史新水平。
新世纪新阶段,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站在党、国家和军队建设的战略高度,将我军历史使命科学地概括为“三个提供、一个发挥”,即:军队要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陆军武器装备建设,着眼进一步增强火力压制、装甲突击、野战防空、立体机动和特种作战能力,重点发展了以新型武装直升机、运输直升机为骨干的陆军航空兵装备;以新型主战坦克、步兵战车、装甲输送车为骨干的装甲突击装备;以新型地地战术导弹、大口径自行火炮、重型反坦克导弹为骨干的压制武器装备;以新型防空导弹、便携式防空导弹和自行高炮为骨干的野战防空装备,形成了快速机动、立体突击的陆军武器装备体系。目前,我陆军成为诸兵种、多层次、多功能、可实施全域机动的合成军种,既能独立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又能与海军、空军实施一体化联合作战。
二、海军武器装备建设取得新成就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海军武器装备建设坚持“自力更生,深化改革,开拓创新”的方针,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海军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道路。到20世纪80年代,海军主要装备了导弹驱逐舰、导弹护卫舰、导弹快艇、登陆舰、猎潜舰、鱼雷艇、扫雷艇、常规潜艇和特种潜艇等舰艇。
为了不断提高海军武器装备的效能,新一代武器装备均经受了严格的考核试验,其中我军潜艇创下了水下航行时间最长、航程最远、平均航速最高的记录。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导弹核潜艇水下发射弹道导弹成功,更表明我国海军现代化建设又有新发展,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水下发射战略导弹能力的国家。
新世纪新阶段,海军武器装备的建设,着眼建设海空一体、适应近海防卫作战的武器装备体系,重点发展了新型导弹驱逐舰、导弹护卫舰、新型对海攻击飞机、新型核动力潜艇、常规动力潜艇、新型两栖装甲突击车,实现了舰载、机载精确打击兵器的升级换代和水下、水面、空中武器装备的协调发展。
三、空军武器装备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
进入20世纪80年代,空军武器装备发展驶入快车道,一批先进的国产歼击机、强击机、轰炸机、运输机等机种陆续装备部队。威武的第二代新型超音速歼击机、携带新型空对地导弹的中程轰炸机翱翔于祖国蓝天。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批科技含量比较高的新型武器装备先后装备部队,主要有支线运输机、中程运输机、中型直升机以及具有先进水平的教练机等机种,各种机载武器系统和机载设备建设取得长足进步。
新世纪新阶段,我人民空军武器装备建设以夺取制空权为主要目标,进一步增强制空防空和对地攻击能力,重点发展第三代战斗机、防空武器和各类精确制导弹药,形成了作战飞机和支援保障飞机相配套,空地结合、攻防兼备的武器装备体系。拥有了第三代轻型歼击机、第三代重型歼击机、第二代改进型歼击机以及战术运输机、新型轰炸机、加油机、空降作战装备以及新一代近程、中程、中远程地空导弹等。
随着飞机的机动性、机载制导武器和火力控制系统的不断改进,我军空军的武器装备越来越现代化,其打击能力、生存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越来越强。由于武器装备技术的进步,空军各兵种的作用和能力也相应地发生变化。歼击航空兵的全天候作战能力和机动性显著提高,空战武器由航炮为主转为空空导弹为主,并且具有较强的对地攻击能力,不仅是空中交战的主要力量,也是对地突击的重要力量。轰炸航空兵的战术轰炸机逐渐淘汰,战略轰炸机有所发展,并装备了远程空地导弹和巡航导弹,可以不进入对方防空火力范围即对目标实施攻击,能有效地遂行更多的战略任务。运输航空兵装备了载重量大、航程远、能在简易机场起降的大型运输机,提高了远程空运重装备和大量部队的能力,成为保障军队机动和实施空降作战的重要力量。特别是我国自主研制生产的新一代多用途歼10战斗机,采用了大量新设计、新技术、新工艺,创造了共和国航空史上数十个“第一”,批量装备我空军航空兵部队后,现已形成战斗力,这对于有效提高我空军防卫作战能力,加快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步伐具有重大意义。
四、第二炮兵武器装备建设取得跨越式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中央军委及时调整确立了新的军队建设指导思想,第二炮兵武器装备的建设发展迎来了第二个春天。中远程和洲际战略导弹是国家战略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发展中远程和洲际战略导弹是加强国防力量建设的客观需要。国防科工委先后组织了一系列中远程导弹的飞行试验和地面试验,对导弹的各项战术技术指标进行了全面考核,取得了圆满成功,经批准定型后,进行生产并装备部队。
与中远程导弹同时展开的洲际导弹研制在进行大量试验后,于20世纪80年代初,向太平洋预定海域进行了发射试验。全程飞行试验获得成功,标志着中国导弹技术达到了新的水平,从而使第二炮兵武器装备初步形成中程、远程、洲际导弹基本配套的系列武器装备,核威慑反击能力大大增强。
进入新世纪以来,第二炮兵的武器装备,着眼于建设精干有效的战略威慑力量,重点发展新型中远程地地核导弹、新型地地常规导弹,基本形成了核常兼备、射程衔接的地地导弹武器装备体系,快速反应、突防攻击和远程打击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三军威名震四海,铜墙铁壁壮中华。人民解放军的武器装备,从新中国成立前的一穷二白,到20世纪80年代实现摩托化,90年代实现机械化,再到21世纪向信息化转型,60年武器装备变迁,60年发展壮大,现已具备了强大火力突击、快速全域机动、全维有效防护的作战能力。特别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神州5号”、“神州6号”和“神州7号”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有力地带动了我国国防科技水平的极大提升。而今,在信息时代的新征程上,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乘风破浪,快速跨越,紧紧围绕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目标,新型主战装备、电子信息装备和保障装备协调发展,基本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武器装备体系,真正成为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