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史辨析 >> 认清虚无本质
捍卫党史国史 批驳历史虚无主义
发布时间: 2017-07-02    作者:张星星    来源:经济日报 2017-07-02
  字体:(     ) 关闭窗口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 张星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要继续加强对党史、国史的学习,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不断交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答卷。”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6周年之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需要在捍卫党史国史、批驳历史虚无主义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

  党史、国史研究既是严谨的历史科学,又有很强的政治意识形态属性。从当前的国内外舆情环境来看,党史、国史话语权的构建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是党史、国史工作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学术功底、治学能力和传播方式,与学科体系创新、社会舆情变化、传媒日新月异等发展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二是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中涉及党史、国史的信息鱼龙混杂、乱象丛生,干扰着党史、国史主流话语的影响力;三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相当程度上泛滥,丑化领袖、抹黑国家、歪曲历史、诋毁英雄等错误观点未得到及时和有力的批驳;四是西方主流媒体和一些带有偏见的学者以种种形式散布“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等论调,严重影响到党和国家的国际形象。面对来自国内外的各种挑战和考验,要努力提高研究、宣传与传播的创新能力,积极推进党史、国史话语权建设,科学揭示党史、国史的主题与主线、主流与本质,深刻阐明中国道路、中国经验、中国制度的鲜明特色和成功经验,为党和国家营造有利的历史形象和舆论环境。构建党史、国史话语权,既是长期的系统工程,又是紧迫的现实任务,应当从多方面作出努力。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以扎实严谨的党史、国史学术研究为基础,通过党史、国史的学科体系创新和灵活多样的宣传与传播,形成对党和国家发展历程、辉煌成就、独特经验的权威历史记述,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引导国内外学术界、舆论界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认知。

  加强党史、国史主流话语的宣传与传播,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学术性很强的工作,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原则:

  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理论指南。构建党史、国史话语权,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历史虚无主义在党史、国史领域主导权的斗争。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党史、国史研究中的指导地位,着力解决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理解不深、领悟不透,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功力不足,在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上高水平成果不多等问题,并根据党史、国史研究的特点,正确吸收和借鉴其他相关学科的有益方法和经验,推进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党史、国史研究中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第二,坚持以扎实严谨的学术研究为学科基础。实事求是、客观公允的学术研究,是党史、国史宣传与传播的生命力、说服力、影响力的重要基础。要加强对史料的搜集、整理、考证和分析,特别要重视档案文献的运用,提高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综合思辨能力,按照历史的本来面貌忠实记述历史,增强党史、国史研究的科学性。

  第三,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与批驳历史虚无主义相结合。党史、国史话语权的构建,应当着力于党史、国史学科体系的建设,学术交流和学术讨论的拓展,宣传与传播方式的创新,以全方位、体系化、科学化的正面宣传,形成反映主流、本质和规律的强大正能量。同时,在事关政治原则和大是大非问题上,要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有针对性地抵制和批驳历史虚无主义,以严谨的学术批评和辨析,划清历史是非,澄清模糊认识。

  第四,坚持以研究、宣传与传播的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要根据党和国家发展形势的要求,努力推进党史、国史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的创新。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党史、国史的受众在需求、选择、认知、接纳等方面的新特点,更新传播理念,转变学风文风,掌握以信息化传播为主要特征的新媒体传播技术的制高点,创新党史、国史的宣传与传播方式,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综合运用与融合发展,以广大受众特别是年轻一代易于接受的传播方式和语言,拓展党史、国史的话语权。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