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史学者 >> 朱佳木 >> 著作精华
“三个代表”与历史唯物主义
发布时间: 2009-12-23    作者:朱佳木    来源:国史网 2009-12-23
  字体:(     ) 关闭窗口

  江泽民同志在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以下简称“‘七一’讲话”),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进行了系统阐述,为我们全面正确地理解“三个代表”、实践“三个代表”、当好“三个代表”指明了方向。通过学习,使我们认识到“三个代表”思想虽然面对的是新的世纪,分析的是新的历史条件,体现的是新的时代精神,但闪烁的却是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芒,是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历史唯物主义在新形势下的创造性运用。

  “七一”讲话在阐述“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时,是先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讲起的。讲话指出:“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个基本矛盾的运动,决定着社会性质的变化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方向。”“无论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都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如果它们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障碍,那就必然要发生调整和变革。”“七一”讲话在阐述“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时,也是先从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讲起的。讲话指出:“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人民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这充分表明,“三个代表”思想是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党的历史和党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而提出的,是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一脉相承的。

  在“七一”讲话中,江泽民同志除了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阐述“三个代表”思想外,还结合实际论述了其他一些属于历史唯物主义范畴的重要观点。比如,论述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们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同”;“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等等属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观点。再比如,论述了“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自己定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为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奠定了坚实的阶级基础”;我们要“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坚强柱石”;“在世界社会主义发生严重曲折、国内外风云急剧变化的局面中,我们党砥柱中流、岿然不动”等等属于马克思主义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的观点。在当前历史唯物主义的上述基本观点受到少数人曲解、质疑和攻击的情况下,“七一”讲话的发表无疑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历史证明,马克思主义越是受到挑战,越是自身发展的大好机遇。我们要把“七一”讲话作为典范,在同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斗争中,坚持并发展历史唯物主义。

  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七一”讲话不仅结合当前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论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而且运用这些观点和“三个代表”的思想,分析了中国人民自鸦片战争以来“两个80年”的奋斗历史,评价了新中国成立后的若干重大历史事件,为我们理论工作者用历史唯物主义指导历史研究做出了表率。例如,关于如何看待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讲话指出:“这是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发展和人民斗争深入的必然结果。”应当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讲话指出:这是“为我国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打开了广阔的道路。”关于如何看待确立人民民主专政为核心的新的政治上层建筑?讲话指出:这是“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关于如何看待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讲话指出:这“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并在这种经济基础上进一步确立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关于如何看待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讲话指出:这“也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事实告诉我们,在分析和评价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问题时,只有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三个代表”思想,才能使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历史的本质和主流,才有助于增强人们对党和社会主义的信心信念,从而把全国人民的力量凝聚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

  苏东剧变的重要原因之一,便在于这些国家的执政党抛弃了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在指出和纠正党执政的失误过程中,大肆批判、全盘否定党的领袖人物,形成丑化共产党、诋毁社会主义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使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形象遭到严重歪曲,使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对党和社会主义产生怀疑。这说明,能不能坚持用历史唯物主义看待历史,不仅是一个学术问题,而且也是一个关系到工人阶级政党能否巩固自己执政地位的重大而现实的政治问题。我们一定要记取苏东剧变的惨痛教训,绝不让这样的悲剧在中国重演。

  历史唯物主义同马克思主义的其他组成部分一样,是不断发展的理论。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充满无限生命力的源泉。“三个代表”思想反映了马克思主义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表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和创新精神。我们应当用“三个代表”思想所体现出来的大胆探索、开拓进取的精神,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研究上也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有所前进。为繁荣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以及在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指导下的历史研究,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本文曾发表于2001年9月1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被收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三个代表”与历史唯物主义》一书,标题为《“三个代表”思想是历史唯物主义在新形势下的创造性运用》。收入本书时略作修改。)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