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所有四个特色课题,他们是: 第一,中德关系研究。 这是所里的一个传统项目。他们曾于1989年和1991年两次主办了“中德关系国际学术讨论会”,增强了国际间的学术交流,推动了研究工作的进展。郭恒钰教授主持的《1897—1990年中德关系史文献》是由德国大众汽车公司资助,由自由大学和洪堡大学共同承担的一个重点研究项目,参与项目的研究人员达12人之多,计划编辑出版八卷本大型文献系列。郭恒钰和罗梅君教授主编了《柏林中国研究》丛书。中德关系史的研究成果也大都收录在内,其中德国外交档案馆主编的《1928—1938年的中德关系》(郭恒钰、罗梅君编)已译成中文,由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出版(1991年)。2003年出版了《中德关系》一书(德文版)。罗梅君还与柯兰君合编了为庆祝郭恒钰教授六十寿诞出版的中德关系史论文集《中国:远在咫尺》。 第二,现代和当代中国问题研究。 这类研究工作先后由郭恒钰教授和罗梅君教授主持。自从70年代以来,这个领域成为该所教学和研究的重点。该所的国际合作项目也多是在这个领域里进行的。现代政治和政党研究是郭恒钰教授的专长,他的《毛泽东的道路与共产国际》(1975年)和《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1979年),至今是中共党史研究德文著作中的必读书,后者有中译本,由三联出版社1985出版。另一项重要研究是关于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的问题。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现代历史文献保管与研究中心收藏的共产国际档案及至1953年的苏共中央政治局的档案在90年代初对外开放。时任所长的郭恒钰教授抓住机会,1992年他们与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俄罗斯现代历史文献保管与研究中心达成一项协议,联合编辑出版5卷8册本有关联共(布)和共产国际对华政策的档案文件集。现在,已经出版了由郭恒钰、罗梅君主编的3卷5册本《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1996年)系列档案文件集。 第三,中国近现代社会问题研究。 此类研究的侧重点在社会学方面,如婚葬、民俗等。罗梅君教授在这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东亚所还有自己的刊物《中国社会与历史》,以德文、英文和中文三种文字刊登学者们的文章。柯兰君教授的研究领域是中国当代社会和当代经济,著有《中国大陆的阶级和阶层》和《中国社会学史》(1992年)。近年她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合作,研究中国流动人口问题,著有《都市里的农民》(中文版, 2001年)。2000—2002年她承担亚洲开发银行的项目《在大型投资建设中如何做好社会评价问题》。她还与王海教授合作向DFG申请了研究中国扶贫方面的课题,重点分析三峡工程与移民的问题。 第四,中国妇女问题研究。 这是罗梅君主持的研究项目。1991年罗梅君主办了全德汉学界“中国妇女问题研究”学术讨论会,会后出版了论文集《妇女研究》(1992年);并定期编辑出版专业刊物《中国与妇女通讯》,至今已出版了2期。车慧文博士(现在鸿堡大学任教)的研究领域有妇女教育史、近代文论和台湾文学,著有《中国语言学家王力的生平和著作》(1983年)和《中国女子高等教育(1907—1937)———燕京大学校史研究》(1990年)。除此之外,并入东亚所的政治教研室一直进行着中共党史、中国当代政治、外交方面的研究。政治学所也曾设有一个“中国和东亚政治”讲席,沃纳·迈思纳教授研究中共党史中的早期农民运动、早期工人运动、李大钊和毛泽东研究等。方伟纳的论著有《中国的发展问题和解决的尝试》、《中国对外政策的大跃进---“文革”时期至尼克松访华前中国的对外安全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地方志》和《中国共产党八十年代的意图和问题》等。他侧重对“文化大革命”和中国的外交政策等课题进行了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