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顿大学(Leiden University)始建于1575年2月8日,是荷兰最古老的大学,其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很发达,历史上曾诞生过许多著名的学者。莱顿大学有“欧洲汉学重镇”之称,早在1851年莱顿大学就设立了中文专业;1876年又设立了第一个汉学教授职位,举办中国语言和文化讲座;在20世纪30年代和60年代又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先后建立了中国学研究的专业学术机构———汉学研究院和现代中国文献研究中心;并与北京大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厦门大学、台湾大学和台湾师范大学等签订了合作协议,开展学者和学生的交流与合作。 (1)汉学研究院 莱顿大学的汉学研究院(Sinological Institute)又名莱顿大学中国语言文化系(Chinese Languagesand Cultures Department)或汉学系(Department of Sinology),始建于1930年,主要从事中国语言、文化、宗教和历史等领域的研究和教学活动,包括进行课题研究和研究生培训,出版定期学术刊物,举办学术讲座和专题研讨会等。莱顿大学汉学研究院的第一任院长是戴闻达(Jan Julius Lodewijk Duyvendak),其后是何四维(Anthony Frangois Paulus Hulsewé)、许理和(ErikZürcher)、伊维德(Wilt Lukas Idema)、柯雷(Maghielvan Crevel)、赛奇(Tony Saich)和施舟人(K.Schipper)等。汉学研究院的历任院长都是中国学领域的国际知名学者,对荷兰中国研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莱顿大学汉学研究院在其发展过程中培养和造就了许多中国问题研究的专门人才。他们中的一些人成为荷兰中国问题研究的骨干和中坚力量,如何四维、许理和、弗美尔、柯雷等;也有一些人后来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继续从事有关中国问题的研究或教学,例如伊维德、赛奇、贺麦晓(Michel Hockx)等。 莱顿大学汉学研究院坚持研究与培训相结合的原则。培训的内容包括现代汉语和古汉语,中国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中国宗教、中国历史以及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法律和艺术等。 (2)现代中国文献研究中心 现代中国文献研究中心(Documentation andResearch Centre forModern China~DC)成立于1969年,隶属于莱顿大学汉学研究院,主要从事现代中国问题研究,包括学术研究和合同研究,同时也提供相关的教学和咨询服务。许理和任该中心的第一任主任。现代中国文献研究中心参与莱顿大学及其亚洲、非洲和美洲印地安人研究院(CNWS)的现代中国研究计划。该中心每年举办1~2次有关中国特定领域最新发展或热点问题的国际会议或学术研讨会,并经常邀请来自中国的专家学者作专题演讲。目前,现代中国文献研究中心有6名专职研究人员。他们不仅从事研究,也参与汉学研究院内外的教学和研究生培训活动,内容涉及现代中国的经济、政治、社会发展、历史、法律和外交关系等领域。该中心还有一些特聘的研究人员,他们应邀参与合同研究,或通过多种方式向那些对中国感兴趣的人提供信息咨询服务。现代中国文献研究中心接受荷兰教育、文化与科学部和莱顿大学的经费资助,并与中国和欧洲的政府组织、大学和企业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现代中国文献研究中心也是阿姆斯特丹-北京协会(AMPEK)、欧中学术网(ECAN)、欧洲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会议(ECARDC)的成员,并通过莱顿大学的汉学研究院参与荷兰国际亚洲研究所、伊拉斯谟斯交流网以及其他机构的交流计划。 出版物: 《中国信息》(China Information) ,专门刊登分析研究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