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编辑出版有关中共党史和毛泽东的资料汇编。
日本中共党史学界十分重视有关中共党史资料的编辑出版工作。70年代末以来,继日本国际问题研究所主持编辑出版《中国共产党史资料集》(共12卷)之后,日本劲草书房又出版了由太田胜洪,小岛晋治、高桥满、毛里和子合编的《中国共产党最新资料集》(上卷于1985年7月25日出版,下卷于1986年11月25日出版)。这套资料汇编收录了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至1984年10月十二届三中全会这一时期内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文献。编者认为,“作为亚洲大国的中国发生的大转变,不仅是中共党史、中国现代史上的大事,而且必然给外部世界,尤其给同日本关系带来很大变化,并且现在正在带来变化”。日本劲草书房对出版这套比较系统地反映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资料汇编很重视,认为“这是了解现代中国的基本文献。”
参加有关中共党史资料汇编的翻译和编辑的学者,推出了一批很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如,宇野重昭、小林弘二、矢吹晋合著的《当代中国的历史1949~1985》一书,可以说是一部具有代表性的著作。书中以下两点研究成果值得注目:(1)把当代中国分成两个时代,即毛泽东时代和邓小平时代进行研究,作者具体地分析了两个时代的特点和异同。在80年代初,能提出这样的问题,足见日本学者的洞察力。(2)认为“文革”前十年是中国式社会主义的摸索时期。作者在书的“前言”中写道:“建国后的中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但是另一方面也在进行各种摸索,遇到了各种挫折,中国的摸索也是人类的摸索。”这种看法是很有见地的。
继北望社出版日本毛泽东文献资料会编辑,竹内实主编的《毛泽东集》(共10卷)之后,1982、1983年苍苍社又出版了竹内实主编的《毛泽东集补卷》(共10卷)。国际上对这套20卷本《毛泽东集》的出版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有人把它当作是日本人对当代中国研究最重要的贡献,具有史碑意义【注:麦克法夸尔等编《毛主席的秘密讲话》(美国哈佛大学出版社,1989年)】。英国著名的毛泽东研究专家施拉姆对《毛泽东集》大加赞赏。他认为“由于竹内实主编的《毛泽东集》的编辑出版,日本人的作用大大地增加了。如果不是这套即包含公开版本的资料自1978年以来广泛出版,与今天的情况相比,我们关于毛的思想的知识肯定会支离破碎得多。”【注:施拉姆著《毛泽东的思想》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
(二)来中国收集资料和实地调查,促进实证性研究。
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特别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两国互派留学生多起来,日本的中共党史学者以大学客座教授或日本外务省特别研究员(后为专门调查员)等身份在中国长期滞留已成为可能,他们在中国收集了大量资料而且进行实地调查。有过这方面经历的小岛朋之,天儿慧和村田忠禧等一批中青年学者发表了不少专著和论文。与此同时,与中国方面的研究组织一起进行的共同研究也开展起来了。特别是自70年代末以来,直接从中国获取研究资料已经容易得多。他们最感兴趣的是我们出版的文献资料、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回忆录以及大量的学术著作。近年来,日本的图书馆有关中共党史研究资料的馆藏迅猛增加,这大大改变了以往多从港台甚至美国查询和收集资料的状况。似乎可以说,这种利用我们的出版物本身就具有意义,这使日本学者的研究较少受到美国的影响,研究成果客观得多,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而有些学者通过在中国的实地考察研究写出的著作,比其他时期更为深刻和实事求是。如,天儿慧教授通过在中国的两年实地考察研究,对邓小平的改革实践和思想理论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他在《中国改革最前线》(岩波书店,1988年)一书中,充分肯定了邓小平为改变中国经济落后面貌所做的带有战略性的贡献。他从三个方面论述了邓小平为当代中国制定的宏图大略:(1)邓小平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他认为20世纪前半期中国的历史是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历史”。今天,独立的目标已经实现,但是民主、统一、富强这一目标却未能完全实现。毛泽东和周恩来提出的宏伟目标,只有到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才开始实施。(2))邓小平的发展战略是求富强、求统一。他认为邓小平正是吸取了毛泽东的成功和失败两个方面的经验,所以邓小平的战略方针是从中国实际出发的,政策上也具备合理性。他写道,孙文和毛泽东都没有完成的“祖国统一”大业要通过自己的手来实现,也许这就是中国最高领导人邓小平超越我们想象的宏愿。(3)对邓小平发展战略的展望。他认为奔向21世纪,建立一个“民主,统一,富强的中国”的邓小平战略,由四根支柱组成。第一是为发展战略服务的系统理论的形成;第二是为达到目的安排战略“布局”;第三是确立接班人;第四是确立下一代的领导体制。可以说,天儿慧的研究成果是很有特点的,有些方面的认识是值得我们很好思考和研究的。
(三)持续的邓小平研究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