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经济史 >> 城乡建设史
中国适合走什么样的城镇化道路?
发布时间: 2010-09-17    作者:沈 刚    来源:《中国发展观察》 2010-09-15
  字体:(     ) 关闭窗口
   中国正在经历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农民向市民地转移过程,城镇化进程速度也是世界上最快的。改革开放30年,中国人口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提高到2008年的45.7%,30年提高了27.8个百分点,2009年中国城镇人口已达6.22亿,城镇化率46.6%。但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8月7日在海口召开中国“十二五”农村改革国际论坛上表示,中国城镇化率被严重高估。他说:“因为在目前统计的6亿城镇人口中,包括1.5亿农民工在内,至少有2亿人并没有享受市民的权利。”

  可以肯定的是,城镇化不仅带来了大规模基础设施和城镇住宅的投资需求,而且大规模农村人口转移和生活方式变革还创造了巨大的消费需求,成为中国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强劲动力。未来一个时期,中国推进城镇化,要以提升城镇化质量为战略方向,以促进农民工市民化为战略重点,以体制创新为战略保障,逐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模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卢中原在“中国城镇化的问题与对策”的专题演讲中表示,用城市化来包容城镇化就可以了,他指出:“城市化是中国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重要来源。”

  城镇化动力之源

  2008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268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已经由低收入国家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经济结构深刻变化,最终要体现在城乡结构和空间结构变化上,促进了经济活动和生产要素向城镇化区域集中。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在“2010年发展中国论坛”上发言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发展,大致以1995年为界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78年~1995年,是城镇化恢复发展期,这个时期乡镇企业吸收非农产业就业人数占同期中国非农产业新增就业总数的43.3%,农村人口转移在很大程度上带有“离土不离乡”的特征,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7.9%提高到1995年的29.0%。第二阶段为1996年~2008年,是城镇化加速发展期,上世纪90年代后期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加大城市基础投资,特别是“十五”规划提出城镇化战略后,城镇化呈现加速发展态势,城镇化率从1996年30.5%提高到2008年45.7%,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城镇化率提高最快的时期之一。

  上世纪80年代的轻工纺织、90年代的家用电器,到近年来的住房、汽车,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使每个阶段都有“高增长”产业支撑经济的高速增长,吸纳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制造业和服务业成为吸纳农村劳动力转移最主要的领域。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流动加快,并向收益率高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区域集聚,加之民营资本在完成积累,经济实力增强后,大量进入房地产开发项目和城市经济发展领域,也拓展了吸纳农村人口转移的空间。

  积极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在推动城镇化的同时也改变了城镇化的区域结构。我国沿海地区大规模吸纳国际资本和产业转移,使其成为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的主要载体,特别是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都市经济区成为吸纳农村人口转移的主要地区。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挑战,从1998年起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对城市道路、供水和污水处理、煤气等项目建设的投入,为城市扩张创造了条件。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在“经营城市”的理念下,通过土地批租和土地担保等手段拓宽城市建设融资渠道,客观上加快了城市建设,城市建成区面积迅速扩大,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和人口容纳能力。

  王一鸣认为,工业化快速发展是城镇化加快的基本动力,而市场化加快了生产要素流动,从而推动了城镇化进程。中国城镇化进程加快是工业化、市场化、全球化等各种力量共同推动的结果,政府推动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1. 中国城镇化:演进逻辑与政策启示
    2. 城镇化与老龄化叠加时期的中国养老模式转型
    3. 中国独特城镇化进程的制度原因解读
    4. 新中国城镇化曲折历程的唯物史观分析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