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经济史 >> 行业经济史
中国高铁自主技术体系领跑世界
发布时间: 2010-12-17    作者:矫 阳    来源:《科技日报》 2010-12-17
  字体:(     ) 关闭窗口

  12月3日,由中国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公司研制的“和谐号”CRH380A新一代高速动车组,在京沪高铁枣庄至蚌埠段综合试验中创出486.1公里的世界最高运营时速。

  不久前在北京举行的第七届世界高铁大会上,铁道部副总工程师兼运输局局长张曙光透露,南车四方公司正在制造一列完整的试验车,明年冲击500公里以上时速。

  据悉,不同于2007年法国TGV冲击574.8公里最高试验时速的破坏性试验,而是要让车完整地跑下来。高速试验列车与运营列车不同,为了提高速度,列车在轮轨、电机等各方面进行改造,并抛弃不必要的一些车厢装置,甚至垫高轨道。试验列车不具备运营条件,但通过极速试验,可以获取高速列车运行中的重要数据。

  无疑,这将是史无前例的。

  2008年8月1日,随着我国自主创新新建时速350公里京津城际投入运营,这种集当今我国自主创新世界高新技术于一体的高速铁路在中华大地横空出世,点燃了“高铁中国”的星星之火,而且迅速形成燎原之势。与此同时,世界高铁运营最快时速只有200到300公里。

  来自铁道部消息,举世瞩目的京沪高铁也将在明年底开通运营,比当初预定的五年建设工期整整缩短两年。届时,这条总投资高达2200亿、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运营时速高达380公里的宏伟工程无疑将代表当今世界轨道交通科学之巅。

  6年前,我国铁路的运行时速还不到100公里,6年后,从没有一寸高铁到目前包括新建高速铁路和既有线提速达到时速200—250公里的线路,我国已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总计达到6920营业公里。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及速度均居世界第一位。

  的确,中国拥有了世界上最快、系统最复杂的高速铁路体系。高速铁路技术虽然在日本和欧洲率先兴起,但是在中国引进并改造这一技术后,铁路人摸索出一条自主创新之路,成为引领中国高铁腾飞的关键力量。

  2007年4月18日零时,中国铁路实施第六次铁路大提速,当天最大的新闻是从上海开出的一趟时速达200公里的国产“和谐号”动车组D460次列车,高速驶往苏州,这是当日发出的首趟动车组列车。

  “和谐号”动车组,一个崭新的形象旋即映入国人的视野。

  “和谐号”动车组是怎么诞生的?

  记者在多次采访中得知,为加快铁路发展,自2004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多次主持研究铁路机车车辆装备有关问题,他们用睿智的目光放眼世界,以博大的胸怀计议国策,最终确定了“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的总体要求和“先进、成熟、经济、适用、可靠”的基本方针,为中国铁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速技术装备现代化指引了方向。

  一场波澜壮阔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战役由此打响。

  由于中国庞大的高铁建设市场,引来欧洲、日本等高铁原创国相关企业争相进入中国市场。而铁道部也快速确立了只面对国内企业招标,引进3辆原装车验证,国内散件少量组装,其余全部在国内生产的运作模式。2010年2月2日,张曙光在接受新华社等多家媒体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在引进时就很清楚,引进的目的是搭建再创新的平台,时速200公里只是我们的起点,我们要做的是300公里、350公里甚至380公里。”

    1. 国务院高铁及其在建项目安全检查动员部署会召开
    2.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开展高铁及在建项目安全检查
    3. 1980~2012科技援藏项目行业分类情况数据分析
    4. 打得赢才是好样子
    5. 科技日报:为血性注入时代精神
    6. 现代科技为文化插上腾飞的翅膀
    7. 科技领航六十年
    8. 对科技风险认识的三个误区
    9. “科技防腐”利器如何“利”起来
    10. 促进文化产业与科技、金融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