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经济史 >> 行业经济史
历史冲击下的工业集聚:来自156项工程的经验证据
发布时间: 2022-12-13    作者:李天健    来源:中国经济史研究 2022-01-15
  字体:(     ) 关闭窗口

  摘要:历史冲击是催生产业集聚的重要因素之一,规模报酬递增和正反馈效应使得在历史冲击下形成的产业集聚得以自我强化,进而实现持续领先。本文考察了“一五”计划时期实施建设的156项工程对中国工业集聚的长期影响,结果发现:第一,通过持续提升所在城市的工业集聚水平,156项工程能够长期塑造中国工业集聚的空间格局;第二,156项工程作为一种历史遗产在远离港口的内陆地区被更好地继承下来,对于内陆地区所在城市工业集聚水平的提升效应更强,这表明156项工程不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平衡了沿海与内地的发展差距,对于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实证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研究156项工程对于工业集聚的长期影响和空间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全文见附件

  1. 历史冲击下的工业集聚:来自156项工程的经验证据_李天健.pdf
  1. 156项工程与三线建设比较研究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