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经济史 >> 经济思想史
中国经济史学: 注意长期增长多种研究工具融合
发布时间: 2010-10-14    作者:董志凯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0-09-21
  字体:(     ) 关闭窗口

  目前经济史的主流范式仍然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史范式。这一范式经过上百年的锤炼,具有高度的解释能力。为了支撑起有历史厚度的中国经济史,需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实现学术创新,使既有中国特色又融入国际学术潮流的中国经济史研究取得更大的进步。

  经济史研究的创新令人瞩目,是因为当代社会需要回应三个关系:一是中国社会和政治、文化变迁的经济渊源;二是国外蜂拥而入的各种经济学理论、方法与中国历史的关系;三是近年不断发现的新史料对以往经济史研究的补充与碰撞。

  目前经济史的主流范式仍然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史范式,即用生产力、生产方式、社会经济结构等来描述整个历史变迁。这一范式经过上百年的锤炼。具有高度的解释能力,可是也需要发展,特别是对于中国特色,需要补充有效的方法论予以阐释。为了支撑起有历史厚度的中国经济史,需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实现学术创新,使既有中国特色又融入国际学术潮流的中国经济史研究取得更大的进步。

  近两年来,经济史学界重视基础研究,研究视野放大,研究领域拓宽。从国内延伸及国际,从经济延伸及社会,从物力延伸及人力。研究范围不断扩展,在深入研究经济体制、经济发展、经济结构、经济运行等各方面历史的基础上,区域史、部门史和专题史研究兴起,长时段的贯通研究引起学界的重视,不同学科及其理论方法交叉融合,学者们更多地从经济与社会、文化、自然的相互关联中去研究经济的发展,等等。对资料的进一步挖掘、爬梳、整理,以及理论方法的多元化,将会给中国经济史研究带来更加辉煌的未来。

  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成果累累。相关研究近年呈现几个值得关注的现象:第一,尽管古代经济史研究呈现出细碎化倾向,但学界还是关注一些重大理论问题。第二,经济学的计量统计方法在以往的中国近现代经济史研究中运用较多,而在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中相对运用较少。第三,古代经济史资料在艰难处境中继续整理出版。

  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进展引人注目。据中国近代经济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徐建生检索到的近千篇论文归纳,近代经济史选题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特点为细化、深化,形成了一些对当代经济有启迪、有见地的创新成果。在农业、手工业与农村经济社会,在工商、金融业及市场,经济政策、立法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深入研究。在农业、手工业与农村经济社会方面,比较突出的,如利用了新发掘的历史调查材料、家谱资料、民间流行的消费观念和实地调查资料等,对人地比例临界点做出比较精确的计算;研究了国民政府时期土地陈报的原因与结果,安徽、江苏、浙江等地族田的经营管理,绥西的土地整理以及乡村土地租佃关系和土地纠纷案;论述了地权集中与资本主义萌芽的关系等。在工业制造业方面,总结了近代机械工业、水泥业、棉纺织业、石油和煤矿业等所经历的短暂发展和急剧萎缩的历程。在近代金融领域:从立法变革的角度勾勒出了近代中国中央银行发展的历史轨迹;从业规修订及报备过程,考察了国民政府监管当局对银行公会的管理,探讨了近代中国银行的内部监督机制;考察了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央银行与上海票据交换所的关系变化,以及银行业的作用。商业贸易与市场的研究多选取区域分析为切人点。随着海关史料的挖掘运用.研究了贸易一般趋势与农产品贸易的关系;从物流的主要流向和交通布局的改变、现代工业与市的分布等方面总结了经济布局的巨大变化,分析了贸易格局的特点;并从国际尺度和国家尺度对近代中国的经济格局进行了考察。在城市发展和区域经济领域的研究中,通过案例研究,对地理空间、物资空间与社会空间之间存在的互动关系、商品结构作了分析。铁路与近代城镇兴起之间的关系也受到了学者的关注。

  现代经济史研究贴近现实。众多论文围绕改革开放30周年和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主题展开研究。如何科学评价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是研究的一个焦点。此外,近两年学术界仍在继续深入探讨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中的其他热点问题。在研究中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第一,研究视野从以前就中国问题谈中国问题,发展到将中国问题放在全球发展的范围考察,从历史的长河看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第二,更加注重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分析。打通近现代史研究分野。甚至尝试打通古代、近代与现代的分野。第三,出现了多学科交叉、多种研究工具和方法的创新和融合。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数理分析工具已更多地用于现代经济史研究,政治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也纳入了经济史的分析工具。第四,研究领域更为宽广。对资源环境与经济关系的研究正在深入,工业化、城市化、产业史的研究与体制改革、结构调整的研究正在相融合,人口与劳动就业问题被突出赋予新的意义,现代经济史与经济思想史研究相交织。第五,对于中国现代经济史中的重大问题呈现争论、交锋态势。如对于新中国成立之初优先发展能源、原材料与装备制造工业的工业化战略,对政府主导型经济改革模式的评价问题,等等。

  外国经济史研究富于开拓。针对中国改革开放中亟须解决的问题,围绕着应对危机冲击、石油与能源问题、对外投资与外贸发展、区域发展方式、发展与创新等问题,进行了经济史方面的国际比较研究。

  此外,近年来,经济史领域学术交流空前活跃,专业教学与研究生培养取得进展,学术创新的重要性不断被认识与实践。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1. 中国经济史研究的宝贵资料源泉
    2. 新中国经济史学的繁荣与发展
    3. 浅谈乡村社会经济史研究的方法
    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经济史学科的发展和成果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