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不能解决贸易失衡问题
近期国际社会频繁向中国人民币汇率施压,导致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卷土重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4月12日在华盛顿会见美国总统奥巴马时强调中方立场,“人民币升值既解决不了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也解决不了美国的就业问题。中方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方向坚定不移,这是基于我们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具体改革措施需要根据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和中国经济运行情况统筹加以考虑。尤其不会在外部压力下加以推进。”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4月21日举办“2010年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暨研究成果”发布会,该中心研究员张永军代表中心发布《人民币汇率研究报告》。报告讨论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均衡汇率模型存在的五大问题及影响,指出利用该模型评估人民币汇率水平比较粗糙,不能作为向人民币升值施压的依据,此结论得到与会者一致认可。
改革汇率形成机制更具意义
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利用均衡汇率模型估算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被低估了41%,此数据被美国议员和克鲁格曼等知名学者引用,作为要求人民币升值的重要依据,在国际上给人民币升值造成了很大压力。
张永军表示,“汇率要适应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他指出,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均衡汇率模型还存在很多问题值得商榷,单凭此模型向人民币汇率施压是缺乏经济分析基础的。
迄今为止,国际学术界还没有找到一个最优的理论框架或模型来精确测算某一货币的“均衡汇率”。中央财经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副教授谭小芬认为,美国是按内外均衡汇率标准,要求中国一次性升值、快速彻底地解决所谓的“中美贸易逆差”问题。中国是从整体均衡汇率出发,将人民币汇率逐步引向内外均衡汇率,以防止经济出现剧烈波动。“当前人民币汇率问题已经不是建立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更多的是利益关系。”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告诉记者。
汇率的决定因素十分复杂,短期包括利率政策、短期资本流动、心理预期和政府干预,长期包括通货膨胀水平、劳动生产率、经济增长率、国际收支、外汇储备和财政状况等。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张礼卿认为,当前人民币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低估,但是采取不同的评估方法,结论差距会很大,“相比研究人民币汇率到底被低估了多少,当前扩大汇率的弹性、改革汇率形成机制是更有意义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