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经济史 >> 区域经济史
口岸贸易促进新疆居民就业
发布时间: 2009-09-15    作者:朱玲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网站 2009-09-15
  字体:(     ) 关闭窗口

  20079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组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的委托,对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有关向西开放和建设煤化工基地的发展战略实施情况进行调研。我们把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作为观察新疆工业和对外贸易作用的切入点,除了从自治区各级职能机构收集信息外,重点考察了3处口岸,在伊犁州和阿勒泰地区的4个县走访了12个企业、1个兵团农场和将近20个农户和商户。有赖于自治区党委和基层政府的支持以及本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的资助,我们不仅如期完成专题调研任务,而且还得以扩大观察视野,丰富对新疆社会经济文化的认识。由此也就生发出整理几篇调研札记的冲动,首篇文字即来自笔者对边境口岸经贸活动的观察。为了便于读者了解其中的背景,在叙述案例故事之前,先介绍新疆口岸贸易的由来。

  一、向西开放的前哨

  新疆占我国国土总面积的1/6,是国内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这里地处祖国西北边陲,周边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蒙古、印度、和阿富汗八个国家接壤,与古丝绸之路上的乌兹别克斯坦及其紧邻土库曼斯坦也相距不远。从新疆霍尔果斯口岸经哈萨克斯坦前首都阿拉木图和吉尔吉斯坦首都比什凯克,到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的公路里程全长1137公里[1]。霍尔果斯口岸距乌鲁木齐约700公里,两段距离加起来,才接近乌鲁木齐到全国各省/区的铁路平均距离(3760公里[2]1/2。这一区位特色,给新疆的社会经济历史文化都留下了鲜明的地缘印记。

  早在19世纪末叶,中俄两国之间就在新疆设有正式通商口岸。上世纪60年代,这些口岸由于中苏关系紧张而相继关闭。同期关闭的还有中蒙之间的边贸口岸,但中巴边境上的红其拉甫口岸恰在当时设立,至今仍是中巴两国在新疆境内的唯一通商口岸[3]。自1986年始,中苏和中蒙在新疆的边境贸易逐渐恢复,通商口岸相继开放。在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内,位于中亚的5个加盟共和国和俄罗斯的阿尔泰、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两个边疆区及克麦洛沃自治州分工发展农业和能源原材料工业,因而轻工业欠发达。1991年苏联解体,5个中亚加盟共和国成为独立国家,其国民经济与俄联邦经济都出现了大滑坡,前苏联的区域间经济联系也因此受到损害。这一地区居民对日用消费品的需求,随即转向运输距离较短、产品价格相对低廉的中国,从而也就为新疆的边境贸易发展带来了机会。

  最初的贸易方式是易货,中方的厂商用日用消费品交换独联体国家的钢材和化肥。随着对方的经济逐渐恢复,易货贸易被现汇贸易取代,进出口商品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中方出口的商品添加了建材、机电产品、机械和交通设备,进口的商品则增添了各类矿砂、有色金属和石油。在贸易规模扩大的同时,交易场所和运输通道也相应增加。目前,新疆的一类口岸达17个,二类口岸总计11[4]2006年,全区进出口总额达90多亿美元,其中边境贸易占70%

  在新疆对外贸易伙伴中,哈萨克斯坦居于首位,中哈贸易占新疆进出口总额的63%。这不仅是因为中哈两国在地理位置上更接近,而且缘于迅速成长的中国市场对能源和原材料的巨大需求。仅就石油而言,中国早在1993就从石油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据估计,若按目前的能源消费方式,中国的原油缺口到2020年可能加大到2.5-2.7亿吨[5]。在这种形势下,油气资源丰富的中亚国家自然成为中国弥补能源缺口的潜在供给者。中哈输油管道的建成,最先把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管线经新疆阿拉山口入境,标志着新疆在全国能源基地的位置上,又增添了国际能源通道的功能[6]

  进一步讲,哈萨克斯坦在中亚5国当中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增长迅速[7]。自2000年以来,国际市场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哈萨克斯坦从不断扩大包括石油在内的矿产出口中受益良多,国民经济以每年9%以上的速度递增。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2006年已达5100美元,预计2007年将达到6560美元[8]。此间,哈方基础设施投资猛增,带动了对中方建材和机电设备的需求。富裕起来的哈方居民,成为中亚五国购买力最强的消费群体。在新疆长达5600多公里的陆地边境线上,与哈萨克斯坦接壤的部分约占1/3。面向哈方的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巴克图和吉木乃等7个口岸,为两国厂商和游客提供了便利的交易场所和运输通道。

  二、从宾馆到市场的故事

  在乌鲁木齐市延安路新疆大学附近,最引人注目的街景就是路边的楼群商铺名称都用俄文标识。据自治区党委的同志介绍,此地最热闹的一处门面叫“边疆宾馆”,里面聚集着来乌市做买卖的中亚客商。这自然引起大家浓厚的兴趣。924日上午,我们一行冒雨前往边疆宾馆。车进大门,才发现里面别有一番天地:高大的商贸厅、密集的仓储建筑和繁忙的停车场,与常见的宾馆形象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经过对边疆宾馆口岸办公室马主任的详细访谈,我们才知道此地蕴含着一个从宾馆发展到市场的精彩故事。

  边疆宾馆原为新疆军区第三招待所,床位800张,原是接待大型会议的地方。自1991年底始,接待苏联解体后专程到乌市采购物品的独联体客商。这些客商之所以选择边疆宾馆,是因为对此处生活环境有认同感。延安路一带是维族聚居区,当地居民不仅与客商语言相通,而且宗教信仰和餐饮习惯也一致。可是,独联体客商的贸易伙伴却大多是来自浙江、福建、河北和东北的商人。在逐渐频繁的交易中,中方客商发现在宾馆租房作为样品间更方便做买卖,于是成为长期包租者。外方客商购买货物后无处堆放,又产生了对仓储空间的需求。为此,1995-2006年期间,宾馆管理层先后实施了6期扩建工程。目前,客房、商铺和仓储等建筑面积达8万平方米,宾馆床位增加到2000张,常年利用率在95%以上。2006年,进出此地做买卖的人数总计30万人次,年交易额达40亿元人民币。宾馆也从提供综合服务中获利丰厚,同年税后利润总计1500万元,预计2007年将达到1800万元。最初,外方客商购物后必须到边境线上的一类口岸办理通关手续,货物至少要在新疆装卸两次。1997年,宾馆管理层申请在商贸厅附近设立二类口岸,顺利得到自治区政府的批准。口岸建成后,外方客商在同一院落内即可完成采购、验货、通关和装载等事务,显著降低了交易成本。

  这个案例,可以说是改革开放中新疆边境贸易发展的一个缩影。边疆宾馆管理层在服务范围拓展中的作为,显示出卓越的市场应变能力。自治区政府和乌鲁木齐市政府的支持,为边疆宾馆的转型和边贸市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进一步讲,边疆宾馆实质上已从住宿服务企业演变成外贸服务企业。具体说来,它的功能在于利用区位优势,为参与边贸全过程的机构、企业和个人提供场地与综合服务。1999年,边疆宾馆与军队脱钩,企业的外贸服务性质并未因此而改变。

  三、案例:口岸贸易的就业效应

  据边疆宾馆口岸管理人员和笔者访问的商贸人员估计,宾馆院落里的就业者大约有两三万人。如果对从业者的活动加以区分,主要就业岗位和从业人员的类型可大致列举如下:

  第一,宾馆的管理人员、客房服务员、保安员、保洁员和驾驶员,等等。在宾馆员工当中,有部队招待所留下的300人,待遇有如国企职工。另外,还有市场招聘雇员300人。在总计600余人当中,管理人员大约占1/10。宾馆的客房服务员多为具有高中学历、会说俄语的女性。保安员多为复转军人,其中1/4是少数民族。在客房工作三年以上的服务员月平均工资大约2000元,保安员的平均工资不低于每月1500元。

  第二,在宾馆租房的“二房东”。他们大多是既收房租又做买卖的商铺经营者,人数不详。院落内设有商铺2000间,一些早期进驻边疆宾馆的浙江商人,敏锐地抓住宾馆扩建的先机,批量承租商铺,再行转租以赚取差价。1997-2007年期间,一间面积15平米的商铺原始租金为每年4万元。然而,在多次转手过程中,位置最好的商铺最终租金曾高达135万元,最低租金也在40万元左右。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