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重点建设项目综述
按照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协调推进的要求,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将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效生态农业为基础、环境友好型工业为重点、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高效生态产业体系。
优质粮棉 绿色果蔬 特色水产 构建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
黄河三角洲地区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热同期,动植物资源蕴藏量较大,种植业和海产养殖的条件优越。
“依托这些丰富的资源,黄河三角洲地区将建设全国重要的优质粮棉、特色果蔬生产加工出口、经济林草基地,建成一批特色健康畜产品、水产品养殖加工基地,实施种养业良种工程、渔业资源修复保护工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和动物防疫体系,加快发展渔港特色经济,使之成为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山东省发改委主任费云良说。
在种植业方面,黄河三角洲地区将重点建设的项目包括:东营绿色农产品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示范基地、滨州市国家级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潍坊北部绿色有机蔬菜基地、寒亭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基地等。
“以绿色农产品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示范基地为重点,到2015年,东营将有90%的农产品实现基地化、标准化生产,产品全部达到无公害以上标准,80%以上产品经过质量认证。”东营市委书记张秋波说。
在滨州,国家级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将发展现代循环农业,推进300万亩优质粮食生产加工基地、200万亩优质棉生产加工、3万亩抗虫杂交棉制种基地和100万亩优质蔬菜生产加工基地建设。
黄河三角洲地区有良好的畜牧业基础,未来将重点建设东营畜牧业基地、滨州生态养殖基地、潍坊北部现代化生态畜牧业基地等。其中,东营市重点建设黄河农场、济军生产基地两大现代畜牧业示范园,以及奶牛、肉牛、肉羊、生猪、肉禽五大产业区。滨州市重点规划建设80万头肉牛、2.5亿只家禽、10万头奶牛、300万头生猪、200万只肉羊、800万只肉兔生态养殖基地和60万亩优质牧草生产基地。
从海域环境看,黄河三角洲地区浅海初级生产力高,饵料生物基础雄厚。黄河与其他河流带来大量营养盐和有机物入海,为鱼、虾、蟹类的产卵、生长、索饵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形成渤海湾和莱州湾两个浅海渔场。
在水产业方面,东营计划2011—2015年,投资20亿元建设一批高标准的水产加工厂,提高全市水产加工水平,增加产品附加值。滨州市的现代化海水养殖基地,将建立100万亩浅海贝类增殖养护区、30万亩潮上带池塘养殖区、10万亩沿黄南美白对虾健康养殖区。
新材料 新能源 新产业 大力发展环境友好型工业
“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黄河三角洲地区形成了一批竞争力较强的支柱产业、实力雄厚的骨干企业和市场占有率较高的知名品牌,基本构建起石油和石油化工、盐及盐化工、纺织、汽车及零部件、造船及零部件、飞机及零部件、生物制药等新型工业体系。”费云良说。
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和全国最大海盐、盐化工基地,黄河三角洲地区将建设以新型油田化学品、盐化工为特色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加快发展纺织装备、通用航空及配套产品等设备制造业,推进传统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打造国内一流的石油装备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北方中小型船舶造修基地和全国重要的轻纺工业基地。
在石油化工方面,东营市将重点发展石油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盐化工与石油化工相结合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滨州市将重点发展乙烯下游产品延伸加工。
在盐化工方面,东营将重点发展海水“一水多用”,加大从海水中提取盐、溴、镁等系列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力度,将海水淡化与发展新型制盐业相结合,建设利用海水淡化产生的浓海水制盐示范项目。滨州市将扩大复合肥联产硫酸生产水泥能力。
装备制造业主要发展石油装备制造业、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环保设备制造业、造修船业。到2020年,东营市的石油装备产业增加值将达到700亿元以上,占地方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15%以上,基本形成研发、制造、服务有机结合的产业集群格局。
造纸是轻工业中的重点项目。东营市依托丰富的经济林木资源和硬质秸秆资源(棉花秸),重点发展“林木(+棉花秸)—板材—高档装饰材料、家具”林板纸一体化产业链。潍坊北部到2015年的纸制品生产能力将达到600万吨以上,造纸包装业销售收入达到360亿元。
在纺织家纺印染业方面,东营重点发展高档纺织面料、装饰用纺织品,培育品牌服装,形成纺、织、染、后整理及服装加工一条龙产业链,到2015年纺织服装产业产值达到800亿元,到2020年达到1500亿元,主要装备全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滨州近几年重点培育纺织家纺服装、油盐化工等优势产业,通过持续不断地抓结构优化升级,抓产业集群配套,形成了以魏桥、亚光、愉悦为龙头的纺织家纺产业群,以滨化等为骨干的油盐化工产业群,以西王集团、渤海油脂、香驰为重点的粮油加工产业群,以盟威制造、海得曲轴为主的汽车零部件产业群等四大产业集群。”滨州市委书记邓向阳说。
电子信息 生物工程 海洋科技 高技术产业异军突起
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海洋高科技等产业,是黄河三角洲地区高技术产业的主要发展目标。
电子信息产业受到普遍青睐。东营借助电子信息产业园和软件园这两大省级产业平台,计划建设高端产业聚集高地,实现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式发展,预计到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园和软件园企业超过200家。
生物产业以一些拳头产品领衔,包括:酵母高密度发酵生产麦角甾醇及其衍生物产业化项目、3000吨/年生物发酵法生产维生素B2项目、滨州畜禽用纳米蜂胶疫苗与耐热冻干疫苗GMP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等。
新材料产业将充分发挥现有产业优势:依托滨海新材料园,发展离子膜烧碱下游产品项目;利用东营滨海新材料园区巨大的氢气资源发展双氧水产业;依托国瓷公司,发展纳米级钛酸钡电子陶瓷材料;依托胜利工业园,发挥中国石油大学智力优势和胜利油田市场优势,集中布局发展油田化学品等精细化工产业。
在海洋高科技产业中,潍坊生态海洋化工产业基地是重点项目。该基地将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逐步形成以盐碱系列产品为主导、以溴化物系列产品为重点、以苦卤化工系列产品为基础、以精细化工系列产品为发展方向的产业开发格局。到2015年,主导产品纯碱年生产能力在合成碱产量占世界第一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产能,达到500万吨。
现代物流 商贸流通 文化旅游 着力架构现代服务业
现代物流业、商贸流通业、文化旅游产业,构成黄河三角洲现代服务业的主要架构。
在东营市的现代物流业中,临港物流园区、中心城物流园区、空港物流园区三足鼎立。临港物流园区位于东营港,规划范围东至港东六路,南至海港路,西至东港路,总用地面积约10平方公里。东营中心城物流园区规划面积3000亩左右,控制面积5000亩,将逐步建成连接山东半岛与京津冀的主要物流枢纽。东营空港物流园区将依托未来建成的东营国际机场和不断增加的国内外航线航班,形成重要的周转分销配送基地。
滨州市对商贸流通业情有独钟:规划建设沾化王尔庄海蜇批发交易园区、中国·兴福国际钢贸城、沾化大高农副产品物流中心等15个商贸流通中心。
黄河三角洲旅游资源具有类型多且分布相对集中的特点,包括黄河口文化、湿地生态文化等多种类型。尤以黄河口湿地生态文化和石油工业文化最为典型,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
“近两年,东营通过‘治污、增绿、活水’,投巨资整治广利河,使之成为中心城区水系景观的主动脉、城市景观新亮点。以广利河综合治理为开端,城市主干水系框架建设初具规模。”张秋波说。
挖掘优势资源,惠民县将建设占地面积64公顷的古城遗址公园,滨州的黄河岛黄河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总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这些将为黄河三角洲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