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经济史 >> 自然灾害史
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的紧急救灾措施
发布时间: 2009-08-26    作者:尚 长 风    来源:《当代中国史研究》2009年第4期 2009-04-14
  字体:(     ) 关闭窗口

  (五)加大对重灾区的救济工作 

  对于重灾区,国家投入大批财力、物力进行救济。 

  一是大幅度提高救济款支出。这一时期,国家财政收入巨幅下降,包括行政费、军费在内 的各主要开支均相应大幅下降,而国家的各类救济款支出却大幅上升。1961年国家财政收入 1960年的572.29亿元下降到356.06亿元,但是抚恤和社会救济费则由1959年的4.41亿 元、1960年的7.94亿元上升到1961年的10.09亿元。  19  1960年到1963年,国家共发放农 村社会救济款4.8亿元,超过了19501959年发放救济款的总和。  20 

  19599月,内务部副部长王子宣在内务部救灾座谈会上指出:国家每年拿出五六亿用 于民政工作。对民政事业费,党和国家是非常关照的。国家压缩其他经费,但并不压缩我们的经费;我们提出的需要,中央没有不批准过。各省要求的救济款,我们也如数拨给。21  关于救 灾款的具体用途,内务部部长钱瑛提出:一部分钱买粮,一部分钱解决群众住房,再一部分治 病、穿衣,除此以外,再作些其他的补助,如家具等在非常必要的情况下可以给点补助。  22   地一般根据具体情况安排救灾款的用途。根据对河南省5个大队的调查,用于口粮的占 38.8%,买盐的占5.5%,买菜的占1.74%,买煤的占13.1%,治病的占14.6%,解决衣被 的占17%,修盖房屋的占1.66%,其他占7.6%  23 

  二是保证灾民基本口粮。各级政府前期对公共食堂取消粮食供给制,执行“计划用粮, 节约用粮,以人定量,节约归己”的新办法  ;后期主要是强化对灾区粮食的基本保障工作, 在灾区执行灾歉减免和先留后购的粮食征购政策。19601月,中央在主动增加对灾区统销 粮食十几亿斤的情况下,又根据各省要求,计划增加38亿斤,再加上拨给商业部的饲料粮亿斤,总共计划增加44亿斤。  19591960年全国粮食统销指标由原定的873亿斤提高为917 亿斤,19602月又决定提高为960亿斤。 对灾区的口粮安排情况,内务部强调必须不断地 摸底排队,做到经常心中有数,“不怕标准低,就怕口粮断”。对安排情况不十分清楚的地方 要深入检查,对反映缺粮断粮问题的报告和群众的来信来访,必须及时地派人进行检查,必须 如实地向上反映情况,绝对不允许采取官僚主义的态度。  24 

  三是派大批医务人员深入灾区救死扶伤,抢救生命。由于长时间的营养不良,很多灾民患 上浮肿病等,有的地区传染病爆发。为了抢救病人生命,党和政府紧急抽调大批医务人员下到 各个灾区,除了利用已有的医院、卫生所,还大量建立临时的医疗站点抢救患者。由于患者 多,医务人员少,各地尽可能地把妇女队长、统计员组织起来加以短期训练,使他们掌握简单 易行的治疗知识,作为医生的助手。有的地区从机关、厂、矿、农村青年中抽调人员做护理工 作。有的医疗站派出病情情报员,以查清灾民的健康状况、加强对分散疗养的患者的治疗。在 河南信阳,从195911月起,从省、地区(市)、县三级机构共抽调医务人员8万多名,组 成巡回医疗队,设立疗养病院(浮肿病院)收治病人,到灾区无偿为群众治病,免费供应价 1725万元的各种药品。  25  经过努力,到1961年底河南省基本上控制了疫病的发生与流行。 19591961年间,“四川省人民政府成立了除害灭病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统一领导和督促各 地人民政府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治疗。水肿病人较多的地方,以公社为单位,有 的还以生产大队为单位,成立临时肿病医院,对危重病人实行集中治疗,给以一定糖、油、细 粮照顾。”  26  安徽各灾区也广泛设立临时浮肿病医疗站,增派大批医务人员深入灾区,分片包 干负责,采取集中治疗和送药上门以及单设食堂增加营养办法,大力抢治。比如,1960年底 灵璧县有520名浮肿病人,已有450人在集中治疗,县委又拨发2000斤红糖制作食品,病人 每天1斤主粮中调剂半斤黄豆,并供给新鲜蔬菜,帮助病人早日恢复健康。  17  其他重灾省份也 都建立临时医疗站点。在灾区治疗一般是由政府通过救济支付费用。建立大批浮肿病人临时救 助站是抢救灾民生命的有效举措,在三年困难时期,据查,仅河南省就建立了超过2万个浮肿 病人临时救助站,收治患者360多万人次。  25](pp.189190  粗略估计,全国至少建立了10万个以上 这样的医疗站点,这在人类救灾史上也是空前的,为在危急时刻挽救大量生命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六)几点经验和总结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