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经济史 >> 自然灾害史
人民满意的壮丽答卷——写在汶川特大地震两周年之际
发布时间: 2010-05-12    作者:郑德刚 刘裕国 梁小琴 魏贺    来源:人民日报 2010-05-12
  字体:(     ) 关闭窗口

新建的绵竹市孝德镇安居小区。新华社记者 姜 帆摄

  ○ 四川地震灾区的25万余户城镇住房基本完成重建

  ○ 灾区纳入国家重建总体规划的项目已开工97%

  ○ 已完成投资6600亿元,占概算总投资的70%○ 88条国省干道和重要干线已完工43条,在建45条

  ○ 灾区纳入国家重建总体规划的项目已开工97%

  ○ 已完成投资6600亿元,占概算总投资的70%

  ○ 88条国省干道和重要干线已完工43条,在建45条

   一砖一瓦,重筑灾后家园;一锄一犁,耕耘新的生活。

  携手走过两年,汶川特大地震灾区1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是一场脱胎换骨的恢复重建,这是一场强身健体的发展洗礼——

  一座座崭新的城镇村庄、一个个可爱家园在废墟上拔地而起;

  投资热土,百花齐放满眼春,区域路网,东西南北全贯通;

  北川新县城、汶川映秀镇,集中体现了先进设计理念和建设水平;

  定格“5·12”悲情的东汽汉旺老厂大钟旁,3.5平方公里花园式的新型场镇已然崛起……

  抚平的是伤痕,重塑的是希望。走进灾区,最漂亮的是新建的民居、学校和医院,最令人欣慰的是一张张满意的笑脸。

  眼前的汶川地震灾区,处处充满生机与活力。建设者们只争朝夕、决战决胜,灾区群众感恩自强、奋力前行,耳闻目睹,呈现一张动人的答卷!

  历史见证着这一切,也必将铭记这一切。

  科学运筹

  把民生作为重建之本

  灾后恢复重建,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党中央、国务院坚持把保障民生作为恢复重建的基本出发点,重点突出,有序推进。

  翻开四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时间表,每一页都浸透着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真挚情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运筹——

  震后10天,完成1500多万人的应急安置;

  震后100天,完成1200多万人的过渡性安置;

  震后一年内,350多万户震损住房修复加固全面完成;

  震后一年半,150万户农房重建全部完成;

  震后两年,25万户城市居民住房基本完成。

  今年春季开学,四川地震灾区学生全部告别了板房校舍,3002所学校今年9月将基本建成。1362个医疗卫生和康复机构已开工94.2%。去年四川全省51个重灾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人均纯收入已超过震前水平。

  民生重如泰山。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按照以人为本、科学重建的原则,科学制定了恢复重建规划,迅速出台了一系列民生项目优先建设的政策措施。两年来,拨付灾后重建基金1949.24亿元,国家有关部委在重建项目立项、政策支持等方面,给予了民生项目特殊的倾斜。

  同时,成立了由国家发改委牵头、33个部门和单位参加的国务院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协调小组,负责协调重大政策问题,推动相关工作。从中央到受灾地区、再到对口支援各方,很快形成了一个上下统一、内外衔接、各尽其职、密切合作、高效灵活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2009年初春,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全局,高瞻远瞩,提出恢复重建“三年目标任务两年完成”,这个目标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

  四川按照“以人为本、因地制宜、超前谋划、突出特色、科学重建”的原则,以科学规划统筹住房、城镇、产业规划及要素,把规划贯穿民生事业项目的全部。

  一份关于社会、经济统筹考虑的发展规划,将汶川水磨镇的重建定位为“汶川生态新城,西羌文化名镇”。

  平武县建成了以牛飞、易阳、三桥为代表的20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在绵竹市孝德镇,昔日的臭水沟变成颇具苏州园林风情的景观河,两岸商贸兴旺,人声鼎沸……

    1. 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志
    2. 李长春出席纪念抗击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文艺晚会
    3. 四川省汶川特大地震灾区城乡住房重建已基本完工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